屌丝文学

屌丝文学>穿越大明初期的 > 第三百四十九章 改革盐法(第2页)

第三百四十九章 改革盐法(第2页)

至明末,哉争频繁,国库空虚,额外征收繁重,对于盐课更是巧立名目,大肆制,致使盐价昂贵,每引盐的引价由天启五年的3两8钱一跃为5两6钱,有高达6两者。盐政素乱,弊害丛生,一而不可收拾。

孙传庭道:“盐法之坏,其弊有六。开中不时,米价腾贵,召籴之难也。势豪大家,专擅利权,报中之难也。官司科罚,吏胥侵索,输纳之难也。下场挨掣,动以数年,守支之难也。定价太昂,息不偿本,取赢之难也。私盐四出,官盐不行,市易之难也。有此六难,正课壅矣,而司计者因设馀盐以佐之。”

“嘉靖时,青州分司所属济民、石碑、惠民、归化四场盐课继改折布匹之后,又进一步改折白银。每灶丁每盐一引,纳银一钱,给商买勤灶余盐补数。至嘉靖二十九年,沧州分司所属十二个盐场的盐课几乎全部折银。”

这被称为嘉隆万大改革,而张家正是在此期间借由改革进入长芦盐场。

盐课改折,既符合盐场灶户群体的自身利益,也顺应了长芦盐政改革的总体趋势。

实行此法后,官不再收盐,而令盐户将应纳的盐课,按引缴银,叫作“仓盐折价”政府空卖引票,并无盐给商人,只付给商人“仓盐折价”,商人自行赴盐场购运食盐,政府将食盐的收购、运销权全部授予专商,形成一种盐商专利制。

后为加速积引销运,袁世振又创减斤加价法原规定每引正余盐共重570斤,纳银五两六钱,此法将每引减为430斤,每引纳银六两,以便腾出引窝,疏销积引。由于纲法对于纲册上登记的商人,允许其永占引窝,据为窝本,独占盐利。

大利所在,人必趋之,因此纲法初行时,商人争先认引,一时收效很大。但是,天启、紫年间,加征辽饷、练饷,浮课日,引价日贵,又增引超,恣意搜刮。

天启五年,用给事中郭兴治之言,于每引盐价银之外,加以余银、辽物、割设银、挑河、募兵,济等种种名目,结果商资枯竭,无人愿版卖官盐,私盐盛行,盐引壅滞如故,纲法也告失败。

简单来说,原本是灶户在盐场生产盐,而后变卖所生产的盐换成白银,盐场大使向灶户催征盐课银。

发展成,灶户离开盐场,回归原籍所在州县,改务他业。盐场大使向灶户催征盐课银。

但现在大户永占引窝,据为窝本,独占盐利。

例如,长芦盐场一共有二十多个大小盐场,而蒲州张家独占了17个之多!

张家几乎控制了北方盐业,而南方盐商主要是扬州盐商以及徽州盐商。

山西商人长期向蒙古和女真走私盐铁,这其中又会有多少来自张家的长芦盐!

或许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整改大明盐务了!

陆延思考许久,还是决定从北方动手!

南方盐商盘根错节,这些扬州盐商以及徽州盐商代表的是南方权贵以及世家的利益,里面涉及的人物太多了,便是陆延也不敢轻动。

而北方相比起来就简单得多了!

虽然韩爌是张四维的女婿又如何,毕竟不是他自己家的产业。

张家的其他人已经守不住这么大的产业了!

何况,韩爌自己还能在首辅的位置上待多久还不知道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