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丝文学

屌丝文学>读史记哪本书最好 > 第37章 刘敬叔孙通列传(第2页)

第37章 刘敬叔孙通列传(第2页)

叔孙通这哥们儿,原本是薛地人。秦朝那会儿,因为文学才华被召去当了个待诏博士。过了几年,陈胜在山东起义,秦二世听说了,就召集博士和儒生们开会,问:“楚国的那些戍卒攻打蕲县还打进了陈地,你们怎么看这事儿?”三十多个博士和儒生齐刷刷地说:“做臣子的不能拥兵自重,想造反就是死罪,绝对不能赦免。请陛下火速发兵,灭了他们!”秦二世一听就火了,脸色铁青。

这时候,叔孙通站出来了,说:“你们说的都不对。现在天下一家亲,咱们把郡县城墙都拆了,兵器也熔了,就是要告诉天下人,咱们再也不打仗了。而且咱们有圣明的君主,法令也完备,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四面八方的人都来归附,怎么可能有人造反呢?陈胜那些人,就是一群偷鸡摸狗的小贼,哪儿值得一提呢?让郡守和郡尉去抓他们就行了,陛下您根本不用操心。”

秦二世听了大喜,说:“说得好!”然后又问其他人,有的说是造反,有的说是盗贼。于是秦二世就让御史把那些说造反的都抓起来,说他们是胡说八道。而那些说盗贼的,就都被打发了。叔孙通因此得到了二十匹帛、一套衣服,还被封为博士。

叔孙通出宫后回到住处,那些儒生们就围上来说:“先生你怎么那么谄媚呢?”叔孙通说:“你们不懂啊,我差点儿就没能从虎口脱险!”然后就溜了,跑到了薛地,结果薛地已经投降楚国了。等到项梁到了薛地,叔孙通就跟了他。后来项梁在定陶打了败仗,叔孙通又跟了怀王。怀王成了义帝被迁到长沙后,叔孙通就留在了项羽身边。汉二年,汉王带着五诸侯攻进彭城,叔孙通就投降了汉王。汉王打了败仗往西逃,叔孙通也就一直跟着汉王了。

叔孙通一开始穿着儒服,汉王看着就烦;于是他换了个造型,穿上了短衣服,按楚国的风格来,汉王这才高兴。

叔孙通投降汉王的时候,带着一百多号儒生弟子。但他那会儿也不给弟子们推荐推荐,就光给汉王推荐那些原来的强盗壮士。弟子们都偷偷骂他:“跟了先生你好几年了,好不容易跟你一起投了汉王,现在你却不推荐我们,光推荐那些大坏蛋,这是为啥啊?”叔孙通听说了,就跟他们说:“汉王现在正在拼命打天下,你们这些儒生能打吗?所以我先推荐那些能砍人夺旗的。你们别急,等着我,我不会忘记你们的。”后来汉王就拜叔孙通为博士,还给他起了个号叫“稷嗣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汉五年,天下已经一统,诸侯们一起在定陶推尊汉王为皇帝,这时候叔孙通就负责搞定各种仪式和名号。高帝把秦朝那些烦琐的礼仪法规全都废了,讲究个简洁明了。但这下可好了,群臣们喝酒争功,喝醉了就瞎嚷嚷,有的还拔剑砍柱子玩,高帝看着都头疼。

叔孙通多聪明啊,一眼就看出高帝越来越受不了这帮群臣的闹腾,于是就给高帝出主意说:“那些儒生们,虽然进取不足,但守成可是他们的拿手好戏。我想征召些鲁地的儒生,跟我的弟子们一起制定朝廷礼仪。”高帝听了,有点担心地问:“这事儿能行吗?别又搞出一堆烦琐的东西来。”叔孙通笑了笑说:“五帝的音乐各不相同,三王的礼仪也各有千秋。礼仪这东西,就是根据时代和人情来定的。夏、殷、周的礼仪都有增有减,就是因为时代在变嘛。我打算参考古代的礼仪,再结合秦朝的礼仪,来个混搭风。”高帝听了觉得挺有道理,就说:“那你试试吧,记得要简单易懂,别搞太复杂了,得让我能轻松驾驭。”

于是叔孙通就派人去征召了鲁地的三十多位儒生。但鲁地有两个老顽固就是不肯来,他们说:“你叔孙通伺候过的主子都快十个了,每次都是靠拍马屁上位。现在天下刚安定,死的还没埋,伤的还没好,你就想搞礼乐那一套。礼乐可是要积累百年德行才能兴起的,我们可不忍心跟你同流合污。你做的这些根本不合古道,我们不去!你自个儿玩吧,别拖累我们!”叔孙通听了也不生气,笑嘻嘻地说:“你们俩真是典型的书呆子,根本不懂得与时俱进。”

于是叔孙通就带着他所征召的三十人向西出发,再加上皇帝身边的学者和他的弟子一百多人,在野外排练起了朝会礼仪。大家拿着用绵絮制成的礼器,练习了一个多月,叔孙通说:“皇上,您可以先看看我们的成果。”皇帝看完后,让他们演示一遍朝会礼仪,然后说:“这个我可以。”于是下令群臣开始正式排练,一直排到十月。

汉七年,长乐宫终于建成了,诸侯和大臣们都在十月来这里朝拜皇帝。朝会礼仪可讲究了:天刚蒙蒙亮,司仪就开始忙碌起来,引导大家按顺序进入殿门。院子里车骑步卒排列整齐,守卫宫殿,还布置了兵器,张挂了旗帜。一声“趋”令下,殿下的郎中们夹紧陛阶,陛阶上站了数百人。功臣、列侯、将军等武官按次序排在西边,面向东;文官从丞相以下则排在东边,面向西。大行设置九个迎宾赞礼人员,依次传呼。然后皇帝坐着车从宫中出来,百官各就其职,传令警卫,引导从诸侯王以下到六百石的官吏依次朝拜皇帝。从诸侯王以下,所有人都感到震惊肃敬。朝拜礼仪结束后,又摆上了酒宴。在殿上侍坐的大臣们都低着头,按照尊卑次序起身向皇帝敬酒祝寿。酒过九巡,司仪说“酒宴结束”。御史们执法如山,发现举止不合礼仪的人就立刻带走。整个朝会过程中都设有酒宴,但没有人敢喧哗失礼。于是高帝感叹道:“我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尊贵啊。”于是拜叔孙通为太常,赏赐黄金五百斤。

叔孙通趁机进言说:“我的那些弟子儒生们跟了我很久了,跟我一起制定了朝会礼仪,希望陛下能给他们一些官职。”高帝很高兴,就把他们全都任命为郎官。叔孙通出去后,把五百斤黄金都赏给了弟子们。弟子们高兴地说:“叔孙先生真是个圣人啊,他了解当今的重要事务。”

汉九年,高帝把叔孙通调任为太子太傅。到了汉十二年,高祖想换个太子,用赵王如意来替代现任太子,叔孙通听到风声后急忙进谏说:“老板,你可得三思啊!想当年晋献公因为骊姬那点事儿,废了太子,立了奚齐,结果晋国乱了几十年,成了天下的笑柄。再说秦朝,也是因为没早点确定扶苏的地位,才让赵高那小子有机会假传圣旨立了胡亥,最后搞得秦朝都灭亡了,这些可都是您亲眼所见啊!现在的太子仁孝有名,天下人都知道他是个好太子;再说吕后跟您一起共过患难,吃过苦,您怎么能背叛她呢?如果您真的想废长立幼,那我先求个辞职,我宁愿以死相谏,也不愿意看到您做出这样的决定。”

高帝听了,摆摆手说:“哎,老叔,你别太激动了,我只是开个玩笑而已。”叔孙通可没那么好糊弄,一脸严肃地说:“太子是天下的根本,根本一动,整个天下都会受到震动,您怎么能拿这么大的事儿开玩笑呢!”高帝看他这么认真,也只好说:“好吧好吧,我听你的就是了。”

后来有一次高帝设宴,看到留侯带来的客人跟着太子一起进宫,他突然发现,哎呀,这个太子还挺有人气的嘛,于是就再也没提换太子的事儿了。

等到高帝驾崩,孝惠帝即位,他对叔孙通说:“老叔啊,先帝的陵园和宗庙,这些礼仪群臣们都不太懂啊。”于是就把叔孙通调去当太常,负责制定宗庙的礼仪法规。以后汉朝的各种礼仪法规,都是叔孙通这位太常大人一手操办的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孝惠帝把长乐宫当作了东边的行宫,时不时地去游玩一番,但每次都清道戒严,实在是烦人。于是他就想了个法子,修了条空中通道,就建在武库的南面。这天,叔孙通正好来汇报工作,趁机私下问道:“陛下,您为啥要修这条空中通道通到陵墓呢?还每个月穿着正装去高庙游玩?高庙里供的可是咱大汉太祖,怎么能让后世子孙在宗庙的通道上走来走去呢?”孝惠帝一听,吓得够呛,急忙说:“快,快把它拆了!”

叔孙通笑了笑说:“陛下,君主可不能有过错的举动。现在通道已经修了,老百姓也都知道了,如果再拆掉,那岂不是告诉大家您有过错?我倒有个主意,不如在渭北再建个原庙,您每个月还是可以去游玩,同时还能扩大宗庙的规模,这才是大孝啊!”孝惠帝一听,觉得有理,就下令让有关部门去建原庙了。嘿嘿,这原庙的兴起,还得归功于那条空中通道呢!

有一次,孝惠帝春天想去离宫游玩,叔孙通就说了:“古时候春天有尝果的习俗,现在樱桃熟了,可以摘下来献给祖宗,陛下您出游的时候,顺便摘点樱桃去宗庙拜拜吧。”孝惠帝一听,觉得这主意不错,就答应了。从此以后,献果的习俗就这么兴起了。

太史公说:“俗话说得好,‘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就是说,好东西都是靠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弄出来的。高祖皇帝从平民起家,平定天下,他的智谋和用兵之道,可以说是无人能敌了。但是呢,刘敬提出的一个建议,就让整个国家安定下来,可见智慧并不是一个人就能独占的。叔孙通这个人呢,他懂得顺应时势,制定礼仪,能屈能伸,最后成了汉朝的儒学宗师。所以说啊,‘大直若诎,道固委蛇’,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最后太史公还来了句总结:“厦藉众干,裘非一狐。”就是说大厦要靠众多的木料支撑,贵重的裘衣也不是一只狐狸的腋毛就能做成的。刘敬脱下拉车的挽具去进谏,最终让国家安定下来;叔孙通在草地上制定礼仪,让皇帝开始尊贵起来。他们这些人都为汉朝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啊!

喜欢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请大家收藏:(www。630zww。com)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630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