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他忽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昌豨在徐州发动叛乱,臧霸也在徐州。
臧霸跟昌豨当年都是泰山寇,他们是几十年的好兄弟了,臧霸又怎么忍心去打昌豨呢?
虽然曹操下了命令,但天高皇帝远、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臧霸具体如何行事,曹操是根本无力左右的。
作为臧霸来讲,你曹操让我配合你的部队打昌豨完全没问题,我可以亲自带着我的兵马过去打。
但我出工不出力,见着昌豨也不真打,做做样子就把他放跑,你曹操又能怎么样?
顶多说我指挥不力、用人不当、谋划不周、兵力不强,别的什么也说不出来。
虽然打不下来,但起码我臧霸没有功劳还有苦劳。
所以靠臧霸去剿灭昌豨是根本不可能的,他不跟昌豨一起造反就谢天谢地了。
再有一点,就是派于禁去攻打昌豨。
于禁是泰山郡人,跟昌豨是多年的故友,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认识,可以说是总角之交。
曹操让于禁去打昌豨,于禁又怎么能下得去手,于情于理他都会在其中和稀泥。
于禁让夏侯渊守营,自己跟臧霸带着本部人马做先锋,前去攻打昌豨。
但几个月下来,昌豨的那些据点儿,一个也没攻下来。
而且每次回来之后,于禁和臧霸都是诸多借口,不是天气不好,就是地形复杂,再不就是昌豨的营寨坚如磐石、固若金汤,实在是易守难攻。
臧霸知道于禁的心思,便也跟着一唱一和地一起糊弄夏侯渊。
后来夏侯渊一琢磨,总让人家当先锋也实在说不过去,自己怎么也得有点儿表现。
于是夏侯渊也不再守营,跟着臧霸、于禁一块儿去攻打昌豨。
没想到夏侯渊一出马,果然效果就不一样了,他们轻而易举地攻下了昌豨十几个据点儿。
最后昌豨只好被迫向于禁投降。
昌豨本以为自己跟于禁是挚友,于禁会念在昔日的情份上,替他跟曹操说情,饶他一命。
可于禁一琢磨,自己前边儿打了那么多天,一个据点儿也没攻下来。
夏侯渊一下子就攻下了十几个据点儿,回到邺城之后,实在无法跟曹操交代。
而且出兵之前,曹操已经明确指示过,他已经对昌豨彻底失去了耐心,不用将其生擒活捉,只需将他就地正法。
于禁一权衡利弊,兄弟之情固然重要,但自己的脑袋和前程,以及全家老小的性命更重要。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于是,于禁一咬牙、一狠心、一跺脚,就把昌豨给杀了。
曹操听闻此事,自然十分欣慰,还夸于禁浩然正气、铁面无私。
又过了数日,曹操大军在青州也渐渐熟悉了地形。
管承的部队毕竟是一群乌合之众,又哪里是训练有素的曹操大军的对手。
管承被乐进、李典、孙观所部打得节节败退,最后走投无路,只好带着手下的残兵败将逃到了一个海岛上。
于禁、夏侯渊、臧霸在徐州平定了叛乱之后,又带着昌豨的人头来淳于县与曹操会师。
就这样,两场不大不小的风波,渐渐平息下来。
喜欢三国秘事第二部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三国秘事第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