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念秋没碰烤鸭,“你……没憋好屁!你是叫老子去问政院吗?你是拿老子做例子呢,你们是想彻底踢开内阁里的其他老东西,要叫我们这些老东西给你们腾地方,是吧?”
耿淑明袖手站着,“您看您……话为什么要挑破了说呢!这叫人多下不来台呀!”嘴上说着不好意思,但话也没耽搁说,他诚恳的点头,“是的!就是这个意思!从内阁到六部,该退的就都退吧!劳心劳力的,一个个发不胜簪了,也有碍观瞻呀!”
耿念秋觉得心口疼,被自家这不要脸的儿子给气的!但怎么办呢?还得为后人想呀!走了一步臭棋,就得想法子补救呀!
于是,耿念秋的折子上来了,说他要去问政院。
四爷把折子递给桐桐,“耿淑明这个人呀……鬼的很!”
桐桐直接划拉了一个‘准’字,然后下发了。
这折子一传下去,内阁那几位就明白了。王纪也不说要去教导太子了,皇上和皇后能叫咱过度一下再彻底致仕,已然是皇恩浩荡了。黄克瓒叹气,一代新人换旧人,行啊!走吧,在大明还是大明的时候离开,也算全了自己为臣的本分。
于是,眨眼见,内阁五人,退了四位,直接去了问政院。
剩下这四个怎么补呢?
林雨桐点了一个:“李信。”他忙的东西别人都不注意,但却至关重要。此人的能耐不在宋康年之下,可以提上来了。
四爷点头,把人添上了。
林雨桐又提了一下:“王肯堂。”
王肯堂,太医院那个?
对!林雨桐就道,“现在太医院的摊子看大,包括制药在内。这不是非他不可的!但紧跟着,会有很多地方闹瘟疫,闹各种瘟疫,且天花肆虐。得有个主管这个的阁臣!”爷算是未雨绸缪了。
此人能入阁,除了本身真的很会做官做事之外,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机缘巧合,恰好需要这么一个人。那就他了!
完了四爷又补了两个,一个是耿淑明,另一个是季成礼。
季成礼就是启明的总师傅,太子的先生是阁臣了,这主要是考量该给太子势力,不能叫人多想。
而后四爷又提了两个候补,平时忙自己的事,但有大事,内阁得叫他们参与。这两人是陆恒和朱运仓,这也是筹功的意思。
林雨桐点头,这般就妥当了。到了如今,才算在朝廷,把意志统一了起来了。
旨意一下,桐桐狠狠睡了一大觉,心劲都松了。
真的!太累了!大明的朝廷呀,最难做的其实就是‘上下一心’。之前吧,别说上下一心了,就单上面也无法一心。
大明的官员的认识里,好似过分的认同皇帝,这就是谄媚之臣。在他们心里,道德标杆或者说是职业操守就是:铮臣!
我把皇帝怼了,我就是敢反对皇帝,我就很有威望。
若是骨子里有这种情节,耿念秋又何至于到老来弄了这么一出呢!
就是坐在那里商量点事情,永远不能把人聚在一起商量。得是一个一个的挨个突破,然后才能把事办下去。本来几个人坐在一块,一个时辰就能说清的事,非得分开。跟这个一个时辰,跟那个一个时辰。这个时候他们不犟着了,为什么呢?因为单独召见,代表着恩宠和另眼相看。如此,他们愿意顺从一点。
这就是旧内阁的常态。
跟旧内阁比,新内阁就不同的多了。
林雨桐出席了新内阁第一次议事,觉得好生舒服。
四爷只管扔事情,第一件,这个国|号酝酿了这么长时间,下面的意见也反馈回来了,这个事情可以定一下。
然后李信就拿出一堆的数据,是大致统计了一品官员的支持率是多少,二品官员的支持率又是多少,一直到七八品小官小吏的支持率。另外又总结了文官武官的支持率,京官和地方官的支持率。
这东西能说明很多问题的,不用太繁琐,有数据支撑就行。
宋康年就道:“下面的支持率过九成,京城的支持率最低,刚过五成。但军中支持率九成九,问题不大,可改国-号。”说完,将手举起来。
紧跟着是李信,耿淑明紧随其后。
季成礼和王肯堂很意外入内阁,不太懂内阁的规矩。见都举手了,都看他们。他们才明白什么意思,随后就举起了右手。
四爷和桐桐就看陆恒和朱运仓,这俩还发愣了,这还有我们的事呢?
哦哦哦!举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