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丝文学

屌丝文学>谁讲的史记好 > 第3章 鲁周公世家(第1页)

第3章 鲁周公世家(第1页)

话说周公旦这哥们儿,那可是周武王的亲弟弟。早在文王那时候,周公旦就表现得特别孝顺,人又厚道,跟别的兄弟比起来简直就是个异类。武王登基后,周公旦就成了武王的得力助手,大事小事都找他。武王九年,东征到盟津的时候,周公旦也跟着。到了十一年,攻打纣王,在牧野那儿,周公旦协助武王,发表了那个着名的《牧誓》。打完仗进了商朝的王宫,杀了纣王之后,周公旦拿着大斧头,召公拿着小斧头,一边一个夹着武王,举行衅社仪式,向天宣告纣王的罪行,顺便也通知了一下殷朝的百姓。然后还把被关押的箕子给放了。对于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周公旦没杀他,还封了个地儿,让管叔和蔡叔去辅佐他,好让殷朝的祭祀能继续下去。对于那些有功之臣和亲戚,也都一一封了官。周公旦自己被封在少昊曾经住过的曲阜,成了鲁公。不过周公旦并没立马去上任,而是留下来继续辅佐武王。

武王灭了殷朝之后第二年,天下还没完全安定下来,武王就病倒了,而且病得不轻。群臣们都慌了神,太公和召公就开始占卜问卦。周公旦说:“现在还不能拿先王来当挡箭牌。”于是他就决定自己当人质,设了三个祭坛,自己站在北面,拿着玉璧和玉圭,向太王、王季、文王祷告。史官在一旁记录祷告词:“大王您的孙子武王发,勤劳国事却身染重病。如果三位先王在天有灵,觉得这是你们的责任,那就让我周公旦来代替武王发的身体承受病痛吧。我周公旦虽然不如武王发多才多艺,但我对待鬼神之事却更为擅长。请在天庭降下福佑,保佑四方安定,让您的子孙在人间得以安定,四方百姓无不对您敬畏。请不要让天降的福佑中断,让我们的先王在天堂也有所依靠。现在我将此事交付给神龟来决定,如果它同意,我就将玉璧和玉圭归还,静候天命;如果它不同意,我就将玉璧和玉圭藏起来。”周公旦让史官记录完祷告词后,就开始占卜。占卜的人都说吉利,打开占卜书一看,果然是吉兆。周公旦高兴坏了,打开卦盒,看到的也是吉卦。他赶紧进宫祝贺武王说:“大王您放心,我刚刚得到三位先王的指示,他们会保佑您长命百岁的。您就安心养病吧。”说完,周公旦把占卜的策书藏进一个金柜子里,叮嘱看守的人千万别泄露出去。结果第二天,武王的病就好了。

武王去世后,成王年纪还小,尚在襁褓之中。周公生怕天下人知道了武王驾崩的消息会造反,于是赶紧登上王位,代替成王处理国家大事。可那管叔和他的一帮弟弟,就在国内散布谣言,说:“周公对成王不利啊!”周公赶紧找太公望和召公奭商量:“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行执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朝,没法向太王、王季、文王交代啊。这三位先王为天下操劳了那么久,如今总算是可以安心了。可武王早逝,成王年幼,我得帮他稳固周朝的江山,所以才这么做啊。”于是,周公就继续辅佐成王,还让自己的儿子伯禽代替自己去鲁国受封。

周公在临行前,特意告诫伯禽:“我可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这身份也不算低了。但我呢,洗一次头要中断好几次去握发见士,吃一顿饭也要吐好几次出来去接见贤人,就怕错过了天下的贤才。你去了鲁国,千万别仗着身份高贵就傲慢待人。”

结果啊,管叔、蔡叔和武庚这几个家伙,还真就联合淮夷造反了。周公奉了成王的命令,东征讨伐,还发表了《大诰》。最后呢,杀了管叔,斩了武庚,把蔡叔给流放了。然后他把殷朝的遗民收编了,封康叔在卫国,封微子在宋国,让他们继续供奉殷朝的祭祀。就这样,东边淮夷一带也安定了下来,用了两年时间,一切都搞定了。诸侯们也都服服帖帖地尊奉周朝了。

话说回来,那时候天上还降下了祥瑞呢,唐叔得了一株异样的禾苗,两个穗儿长在一个茎上,他就把这禾苗献给了成王。成王呢,就让唐叔把这禾苗送给在东土的周公,还写了篇《馈禾》。周公接受了这禾苗,心里特高兴,觉得这是天子的恩赐,于是就写了篇《嘉禾》。等到东土的事情都办妥了,周公就回去向成王报告,还写了首诗送给成王,那诗就叫《鸱鸮》。成王那时候还不敢训斥周公呢。

成王七年二月乙未那天,成王从周都出发到了丰邑,先派太保召公去洛邑察看地形。到了三月,周公就亲自去洛邑营建国都,占卜了一下,结果是吉兆,于是就在那儿建国了。

后来成王长大了,能处理政事了。周公就把政权交还给了成王,成王就开始亲政了。想当初周公代成王执政的时候,是面朝南接受诸侯朝见的。可七年后还政给成王,他就面朝北站在臣子的位置上,那种小心谨慎的样子,真是让人感叹啊。

记得成王小时候生病,周公为了祈福,就剪下自己的头发沉到河里,向神灵祈祷说:“成王年纪小,还没懂事呢,要是有什么冒犯神灵的地方,那都是我这个叔父的过错。”周公还把这份祷告书藏在了府库里。后来成王的病果然好了。等到成王执政后,有人诬陷周公,周公就逃到了楚国。成王后来打开了府库,看到了周公的祷告书,感动得哭了,赶紧把周公接了回来。周公回来后,担心成王年轻气盛,治理国家时会有所放纵,于是就写了《多士》和《毋逸》这两篇文章来提醒他。《毋逸》里面说:“为人父母的,创业历经长久,要是子孙骄奢淫逸,忘了先人的基业,就会家破人亡。做子女的,能不谨慎吗?想当初殷王中宗,他敬畏天命,勤政爱民,从不敢荒淫懈怠,所以他在位七十五年。还有高宗,他长久在外辛劳,跟小民一起劳作,即位后也是勤勤恳恳,三年不说话,一开口就是治理国家的大事,从不荒淫享乐,把殷国治理得井井有条,所以他在位五十五年。再说祖甲,他做王时很公正,长久跟小民在一起,了解小民的疾苦,能保护百姓,不欺侮孤寡,所以他在位三十三年。”而《多士》里面则说:“从商汤到帝乙,没有一个不遵循祭祀、彰明德行的,每一个王都能配享上天。可后来的纣王呢,他荒淫无度,不顾天意民心,百姓都该杀了他。”“想想当年的文王,他从早到晚忙于国事,连吃饭都顾不上,结果他在位五十年,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周公写这些文章,就是为了告诫成王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成王在丰邑的时候,天下已经安定下来了,可周朝的官制还没完全理顺。于是周公就亲自操刀,制定了《周官》这部法典,明确了各个官职的职责,又写了《立政》这篇政令,让老百姓们办事更加方便了。老百姓们那叫一个高兴啊,纷纷点赞。

周公在丰邑住着,结果得了重病,临死前他说:“一定要把我葬在成周,这样才能表明我不敢离开成王啊。”周公去世后,成王也挺感动的,就打算把周公葬在毕邑,跟文王葬在一起,以表示他这小伙子不敢把周公当成臣子来看待。

周公去世后,那年秋天庄稼还没收割呢,就突然狂风雷暴,禾苗全倒伏了,大树也都被拔了起来。周国上下一片恐慌。成王和大臣们穿着朝服,打开了那个金縢匮,这才看到了周公当年写下的,愿意代替武王接受病痛折磨的那段话。成王和两位大臣就问史官和各级官员,他们都说:“这事儿确实有,以前周公让我们别往外说。”成王拿着那书就哭了,说:“从今以后,我们再也不能随便占卜了啊!当年周公为了王家辛勤劳作,我这个年轻人没能及时理解。现在上天动怒来彰显周公的德行,我这个小子得赶紧迎接,我们国家的礼节也应该如此。”成王一出城去祭天,天就开始下雨了,风也反向吹,倒伏的禾苗全都起来了。两位大臣就命令国民们,把倒伏的大树都扶起来,重新栽好。那一年庄稼收成特别好。于是成王就下令,让鲁国可以祭祀文王于郊外。鲁国有了天子的礼乐,这都是为了表彰周公的德行啊。

周公去世后,他儿子伯禽早就受封去鲁国了,也就是鲁公。鲁公伯禽刚去鲁国受封的时候,过了三年才回来向周公汇报政绩。周公就问:“你怎么这么晚才回来啊?”伯禽说:“我得改变那边的风俗,改革他们的礼仪,还得守丧三年才能除服,所以晚了点。”太公呢,也被封到了齐国,他五个月就回来向周公汇报政绩了。周公就问:“你怎么这么快啊?”太公说:“我简化了君臣之间的礼节,顺从当地的风俗习惯就行了。”后来周公听到伯禽汇报政绩慢,就叹了口气说:“哎,鲁国后代恐怕得向齐国俯首称臣了!政治如果不简明扼要,不便于民众理解,民众就不会亲近;如果政策平易近人,民众就会归附。”

伯禽即位后,那管叔、蔡叔等人就开始闹事,淮夷、徐戎也跟着反叛。伯禽毫不含糊,直接率领大军去肸地讨伐他们,还搞了个《肸誓》,就像现在开战前搞个誓师大会一样,他大喊道:“都给我穿好铠甲,别给我丢脸!别伤害战马和牛,它们可是咱们的重要资产。要是马牛跑了,或是臣妾逃走了,别追得太狠,得温柔点把他们找回来。鲁国的勇士们,你们三郊三隧的,都给我准备好草料、干粮和武器,谁敢掉链子,我就用大刑伺候!都给我听好了,这次征讨徐戎,谁也别给我掉队!”搞完这誓师大会,伯禽就率领大军平了徐戎,把鲁国治理得井井有条。

伯禽去世后,他儿子考公酋接了班。考公干了四年就挂了,于是弟弟熙上台,这就是炀公。炀公这哥们儿挺有建筑才华的,修了座茅阙门。不过他也只干了六年,然后他儿子幽公宰继位。幽公干了十四年,结果被他弟弟曦给杀了,曦自立为魏公。魏公在位五十年,去世后儿子厉公擢继位。厉公干了三十七年也去世了,鲁国人就立了他的弟弟具为君,这就是献公。献公在位三十二年,去世后儿子真公濞继位。

真公十四年的时候,周厉王那哥们儿太不像话了,搞得大家都受不了,最后他只能逃出京城去彘地避难,于是共和开始代理朝政。过了九年,周宣王即位。

真公干了三十年也去世了,他弟弟敖继位,这就是武公。

武公九年春天,武公带着大儿子括和小儿子戏去西边朝见周宣王。宣王一看戏这小子挺可爱,就想立他为鲁国太子。结果周朝的樊仲山父这哥们儿就不干了,劝宣王说:“废长立少,这可不合规矩啊!不合规矩就会犯王命,犯了王命可是要挨罚的!所以出命令一定得合规矩。命令执行不下去,政权就立不住;执行了但不合规矩,老百姓就会抛弃上司。下属服从上司,年轻的服从年长的,这才叫合规矩。现在大王你建立诸侯国,却立年幼的为太子,这不是在教老百姓学坏吗?要是鲁国这么干了,其他诸侯国也跟着学,那王命就要被阻塞了。要是不听大王的,大王你去罚他们,那就等于是在自毁王命啊。罚也不对,不罚也不对,大王你可得好好想想啊!”可宣王就是不听,硬是立了戏为鲁国太子。那年夏天,武公回去后就死了,戏继位,这就是懿公。

懿公九年,这懿公的哥哥括的儿子伯御,跟鲁国人一起把懿公给杀了,然后自己当上了国君。伯御当了十一年国君,结果周宣王看不下去了,出兵讨伐鲁国,把伯御给宰了,然后开始找鲁国公子里谁能好好听话、顺从诸侯的,打算让他当鲁国的老大。樊穆仲就推荐了:“鲁懿公的弟弟称,这人恭敬神明,尊敬老人,办事前先问问老规矩,绝不乱来。”宣王一听:“嗯,这人能管好他老百姓。”于是就把称立为鲁国国君,住在夷宫,这就是孝公。从这以后啊,诸侯们就开始不拿周王当回事儿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孝公二十五年,诸侯们直接反了周朝,犬戎还把幽王给杀了。这时候秦国开始崭露头角,成为了诸侯之一。

过了两年,孝公去世了,他儿子弗湟继位,这就是惠公。

惠公在位三十年,晋国那边就接连出事儿,先是杀了昭侯,过了十五年又杀了孝侯。惠公四十六年去世,他大儿子息代理国政,处理国君的事务,这就是隐公。说起来啊,这惠公的夫人没生儿子,倒是他一个小妾声子生了息。息长大了,惠公给他娶了个宋国媳妇,结果宋女一来,惠公一看这么漂亮,直接就把人家抢过来自己娶了,还生了个儿子叫允。后来惠公还让这宋女当了夫人,允当了太子。等惠公一死,因为允年纪小,鲁国人就让息暂时代理国政,但没让他正式即位。

隐公五年的时候,他跑去棠地观鱼。到了八年,他还跟郑国交换了天子的太山之邑祊和许田这两块地,这事儿当时被人们批评得够呛。

十一年冬天,有个公子挥的,这人挺会拍马屁,他对隐公说:“百姓们都向着您,您干脆就即位算了。我帮您把子允给杀了,您让我当宰相。”隐公一听就拒绝了:“有先君的命令在呢。我之所以代理国政,是因为允年纪小。现在他长大了,我正准备找个地方养老去,把政权交给他。”挥一听这话,怕子允知道了反过来杀他,就反咬一口,跟子允说:“隐公想一直当国君,要除掉您,您得小心点。我可以帮您杀了他。”子允一听,立马就答应了。十一月,隐公正在祭钟巫,住在社圃,结果被公子挥派人给杀了。然后公子挥就立了子允为国君,这就是桓公。唉,这鲁国啊,真是一言难尽啊!

桓公元年,郑国拿了个璧玉,跟天子换了许田这块地。第二年,又拿了宋国送的鼎放进太庙,这事儿啊,被君子们一顿嘲笑。

到了第三年,桓公派挥去齐国迎娶媳妇,后来这媳妇就成了夫人。六年之后,夫人生了个儿子,巧的是,这儿子跟桓公是同一天生的,所以就给他取名叫同。这同长大后,自然就成了太子。

一转眼十六年过去了,桓公在曹国会合诸侯,一起讨伐郑国,还顺便把厉公给抓了。

第十八年的春天,桓公打算出门旅行,结果就跟夫人一起去了齐国。申繻劝他别去,桓公不听,非去不可。结果到了齐国,齐襄公跟桓公夫人搞上了。桓公一气之下,就把夫人给训了一顿,夫人委屈啊,就跑去跟齐襄公告状。夏四月丙子那天,齐襄公请桓公吃饭,桓公一高兴就喝醉了。齐襄公趁机让公子彭生抱住桓公,然后让彭生折断桓公的肋骨,结果桓公就这么死在车上了。鲁国人知道后,就去齐国告状:“我们国君是敬畏您的威名,才不敢在家待着,特意来修好礼节的。没想到礼成之后,他却回不去了,这责任该归谁呢?请您交出彭生,好让我们在诸侯面前有个交代。”齐国为了安抚鲁国,就杀了彭生。然后立太子同为君,这就是庄公。庄公的母亲,也就是那位夫人,因为这事儿留在齐国,不敢回鲁国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