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事终于告一段落,王小飞、吴用等人也回到济州府,继续进行大后方的建设。
后方建设好了,才能为前线提供更多的装备和粮草,将士们打灰的时候,也会更加卖力。
而梁山剩余的资金储备,除了日常开支以外,大部分拨给了军械所和海军部门。
拨给军械所的目的,是让武开他们继续加班加点,生产更多的火药,制造更多的霹雳弹。
经过恩州的实战,以及洛阳的拆墙作业,两相印证下来,火药和火器,真是妙用无穷。
无论是用来炸城,还是用来炸人,效果都杠杠的。
目前梁山掌握的技术,还不足以造出火炮。
虽然能做一点火铳,但性能不佳,不是很合用。
关于火炮的设想,王小飞已经同凌振进行过商议。
凌振表示想法很好,但难度极大,需要漫长的技术积累,方能予以实现。
其中最难的技术瓶颈,是冶铁术的限制。
宋代冶炼的钢铁杂质太多,其强度根本无法满足火炮的需求。
王小飞深知造炮的难度,只能叫凌振继续研究。
目前能够用于战场的火器,还是武开的霹雳弹。
对于这种前线急需的物资,该拨的钱,那自然是少不了的。
而给海军部的钱,主要用于从江南采买粮食。
前线的仗虽然打完了,但二十几万大军还没有撤下来,打灰的打灰,守城的守城。
将士们日常所需的物资供应,是极大的消耗。
所以李俊等人前段时间建立的南方买粮渠道,并未停止交易,至今仍在运作之中。
南方军阀方腊所控制的苏湖地带,乃是天然的产粮地,地理位置相当优越。
再加上南方这两年并无大的战事,江南百姓安居乐业,手中有不少的存粮。
反正放着也是放着,不如倒倒手,卖给别人,赚两个零花钱,给婆娘娃儿花一花。
而朱武的荆湖军团,也将手头的粮食,用各种手段运往梁山本部,减轻前线的负担。
目前来看,靠着各处的支援,还是能让几十万人继续坚持的。
等夏收结束,新粮下来之后,整体的负担,就没那么重了。
……
在今年的春耕活动中,梁山也取得了几分进展。
两位农学大家薛稷和邓载,开始推广一种新兴作物。
这种作物被宋朝人称为蜀黍,也就是后世所说的高粱米。
高粱最早由魏晋传入我国,由于口感不佳,并不为人重视,种植面积一直不高。
但这种植物耐热抗旱,能够适应较为恶劣的环境,甚至在一些盐碱地带,也能生存下去。
因为它顽强的特性,受到了薛稷、邓载等农业专家的重视。
经过初期调研,农学家们发现,在山东贫瘠土地上生长的高粱,其产量仅比小麦低三成左右。
而高粱米虽然难吃,那也是粮食的一种,在荒凉的年份,实在没得吃了,也是救命的口粮。
在比较富余的年份,人们普遍把高粱用来酿酒酿醋,其秸秆也能用来当做燃料使用。
梁山占据的地盘越来越大,粮食方面的需求也日渐攀升。
如果遇到战事,筹措粮草就成了大问题。
因此薛稷和邓载提出试种高粱的建议之后,很快就被梁山高层采纳,并且先在一些荒地和山地展开种植,试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