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克:“当然是同为德意志人的意思,你不觉得帝国境内的德意志人数量太少了么,这对于帝国稳定很不有利。”
罗纳尔迪尼奥:“贝克尔先生!你背后究竟是什么人?”
贝克尔:“罗纳尔迪尼奥将军,有些话只代表我个人意见,我只是说说而已,并不代表谁,这些话也仅限于你我之间。”
罗纳尔迪尼奥当然不相信贝克尔的鬼话,贝克尔的波斯尼亚农业开发公司来头绝对不小,毕竟能在波斯尼亚这么大规模圈地的国内势力很有限,但是贝克尔说的还是有些道理的,帝国不稳定的因素就是德意志人太少。
他追问道:“贝克尔先生,你说的有道理,但是波斯尼亚地区只有斯拉夫人,德意志人不可能凭空出现……”
贝克尔:“当然,不过谁说波斯尼亚地区只有斯拉夫人,我明明看到很多被奥斯曼裹挟之下被迫成为斯拉夫人的德意志人,只要我们重新帮他们恢复身份,他们自然会重新回归德意志民族,波斯尼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帝国土地,只是因为异族篡改了历史,所以民众被蒙蔽了而已。”
贝尔克的话更是让罗纳尔迪尼奥相信贝尔克的身份不只是一个商人那么简单。
实际上贝尔克背后就是黑兴根财团,而黑兴根财团在波斯尼亚地区的行为单纯是对波斯尼亚进行德意志化改造尝试的一个铺垫,只要掌握了当地的经济基础,那文化层面的变动也未尝不能改变。
就比如奥斯曼帝国的同化手段就很有效果,通过税收等手段,现在波斯尼亚地区的阿拉伯教徒反而占据多数。
这就不得不提,奥匈帝国政府对民族主义的应对手段太有限了,政府内还有匈牙利这个阻碍,所以奥匈帝国政府很多事不能做,既然奥匈帝国办不到,那就只能让民间势力来做了。
波斯尼亚地区因为经济差,农业也不发达的原因,人口不多,这也给黑兴根财团改造当地创造了条件,只要把东非的那一套用在波斯尼亚地区,对于维持奥匈帝国统治有很大好处。
前世奥匈帝国军事占领了波斯尼亚地区二十多年,结果最后反而让塞尔维亚占据了优势,这种结果恩斯特很不满意,当然,恩斯特也不会说弗朗茨太无能的话,身处他那个位置,确实掣肘太多。
(本章完)
在1878年3月。
俄土战争还在进行中的时候,奥匈帝国按照之前和沙俄的协议,在奥斯曼帝国巴尔干半岛统治摇摇欲坠时,军队开进了萨拉热窝,这是沙俄之前为了让奥匈帝国在战争中保持中立的筹码。
因为东非的搅局,沙俄在中亚草原和西亚地区的扩张都没有历史上顺利,所以担心奥匈帝国突然变卦的沙俄不得不提前把波斯尼亚地区用来收买奥匈帝国。
波斯尼亚地区,即前世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这个地区可以说是前世欧洲最动荡的地区之一,其中尤其以首府萨拉热窝最为出名,是一战爆发的导火索。
实际上波斯尼亚地区在恩斯特看来算不上什么好地方,但是奈何这里是文明冲突的交汇点地带,天主教,东正教和阿拉伯教冲突的前沿地带,可以说是集齐了动荡的文化要素。
即便前世21世纪,波黑虽然表面和平,但是恩斯特相信,只要有人在这里煽风点火,还是会和历史上一样随时可能陷入混乱之中,因为前世波黑是一个比奥匈帝国的二元制帝国,还要抽象的国家,他有两个政权(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三个总统(三大信仰人群各一个),两个首都(巴尼亚卢卡,萨拉热窝)。
随着奥匈帝国军事占领波斯尼亚,黑兴根财团也紧随其后在该地区大规模圈地。
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代,波斯尼亚地区的大部分土地掌握在蒂马尔(相当于欧洲的封建领主)阶层手中。
不过蒂马尔制和西欧采邑制还有很大不同,奥斯曼帝国不像欧洲一样一盘散沙,集权性更强,所以领主权力也受到中央政府的限制。
就比如土地,奥斯曼帝国规定领地除严格规定的一小部分外,均不能世袭,领主应将领地的绝大部分分配给农民世袭耕种,不得随意没收;领主自己经营的土地不能超过农民的份地,同时税收也受到奥斯曼帝国监督。
随着奥斯曼帝国军事扩张的停止,蒂马尔阶层不能通过战争获利,帝国统治阶层腐化,蒂马尔阶层转而只能通过压榨底层民众来维持收入,所以对蒂马尔的限制法令和监督制度都沦为一纸空文。
17世纪下半叶,地产集中过程加速,蒂马尔阶层通过各种手段大肆扩张土地,不限于开发私田,使用各种手段使得底层民众破产,回收底层土地。
所以黑兴根财团在波斯尼亚的土地收购行动开展的相当顺利,整个波斯尼亚地区百分之三十的耕地被黑兴根财团收拢。
当然,奥斯曼帝国在当地统治瓦解,并不是黑兴根财团行动如此顺利的真正原因,而是黑兴根财团的竞争对手看不上波斯尼亚地区。
波斯尼亚地区,山地占全国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以上,丘陵占百分之二十左右,平原仅占百分之五,其中还有接近百分之三十的喀斯特地貌,所以波斯尼亚这种地区放在欧洲绝对是妥妥的烂地,和远东的贵州很相似,但是贵州平原面积也能占到全省的百分之七左右,何况贵州面积是波斯尼亚的三倍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