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凌亮拎一只皮箱,回头望望偌大的校园,转身上了辆黑色的车。
前方战况吃紧,y国军方正四处搜罗人才,以寻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研发与更新换代的可能性。
康桥大学的地位自不必说,是军方选调人手的第一选择。
教物理系专业课的教授们纷纷向军方推荐自己心目中的最佳人选。
列出的名单中,三人的名字赫然在列。
凌亮和汤米被分到同一个研究所,奎宁因为化学实验室那边缺人手,被人家要走了,昨天就先一步离开了这儿。
临行前,奎宁感伤地同他们道别:“艾尔顿,汤米,我这一去,咱们可就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相见了。”
他停顿片刻,不自信地把手插进衣兜,很快又拿出来,绷紧肩膀来回晃动。www。
他的语气里充满了对未来的迷惑和惧怕,“我早和那些人说了,我压根不擅长化学,否则怎么会来物理系读书?”
“可他们就是不听,一个劲催我过去试试,我去了那边指定会挨骂的……”
奎宁絮絮叨叨说着难处,但军方的人很快从不远处小跑过来制止了他。
他仓促地朝两位同窗大喊了声“不要忘记我”,之后就不情不愿随军部人员出了学校。
奎宁担心自己不能胜任工作,但实际上别人看中的是他作为康桥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哪个系学习其实并不是很重要。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军方的观点是正确的。
正如奎宁自己预言的那样,他刚进入实验室时,的确有一段手足无措的经历。
这段经历大概持续了三个多月。
在此期间,奎宁天天都要面对同伴的质疑和诘问,内心有多煎熬可想而知。
但他是个很顽强的人,没有选择破罐子破摔,反而迎难而上,顶住了精神压力,利用一切空闲时间补缺补漏,一打牢基础,就立刻奋起直追。
奎宁的勤奋给他带去了丰厚的回报。
战争结束时,他已经成了y国最年轻的化学武器研发与防御方面的专家。
奎宁此后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兴趣广泛,八十六岁与世长辞,是享誉国际的化学家和天文学家。
一颗小水珠砸在车头上,接着更多的水珠滴落了,天空淅淅沥沥下起了雨。
车里的司机探出头来,顺便打开车门,让凌亮和汤米快上车。
汽车在路上七拐八绕,不知过去多久,车终于停下。
他们到达了目的地——一座风景秀美荒无人烟的山峰前。
跟随司机走进位置隐蔽的山洞,一扇重约半吨的大门横亘在他们面前。
经过密码加暗号双重身份确认后,大门从里面缓缓打开了一道缝。
凌高侧着身子进去,又在门后看见持枪站岗的两排士兵。
为首的士兵检查完新成员箱子里的洗漱用品和换洗衣物,“啪”的一声立正站好,做了个允许通行的手势。
司机这才带着两人继续往里走。
他边走边交代着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