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研究这些政变不难发现。
所有的政变都离不开一个地方,那就是玄武门。
所有的政变都离不开一支军队,那便是羽林军。
所有的政变都绕不开的人物,也是成功的关键,那便是羽林军的将领。
可以说是有唐一代,羽林军的立场左右了政变的成功与否。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出来,也不敢冒这样的险,认为风险大,成功率小,更多的是像徐敬业、李氏宗亲一样,想着拥兵起事。
实际上,有唐一代,通过羽林军发动政变的成功率极高,当然这是后来才验证的。
这也说明了羽林军的特殊性。
羽林军之名始自于汉朝,初名“建章营骑”,以警卫建章宫得名,后改为羽林,取其“为国羽翼,如林之盛”之义。
与另一支名叫期门的宫廷禁军相应,期门,掌执兵宿卫,跟随皇帝出行,取自“期诸殿门”。后来感觉期门不够勇猛,便更名为声名远扬的虎贲,取自“若虎贲兽”,言其勇猛、战斗强悍。
现在的羽林军,是高宗龙朔二年改制而来,改“北门(玄武门)左右屯营”为“左右羽林军”。
垂拱元年,武则天又下旨,将羽林军正式独立建制,取消了以往以南衙诸卫将军检校羽林军的制度。
像以前的程务挺,便是南衙禁军左骁卫的大将军,检校左羽林军。张虔勖是南衙的右领军大将军,检校右羽林军。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羽林军正式成为独立的北衙禁军,定额兵员六千人。
但是羽林军只是驻守在北门,守卫皇宫,并不是像汉代的羽林军那样,负责执兵宿卫,跟随出行。
而武则天正常的出行安全是由千牛卫负责,可以说千牛卫的地位才相当于汉代羽林军的地位,时时刻刻守卫在武则天的身边,算得上是贴身的保镖。
所以武则天对千牛卫的重视程度更高,因为那些人时时刻刻拿着兵器守在自己身旁,若是有什么疑心,分分钟就要了武则天的老命。
在武则天的心里,千牛卫的地位高于羽林军,羽林军的地位又高于其他诸位。
这就导致了羽林军的地位有些尴尬,上不上,下不下。
当然也不能怪武则天,因为李旦所列出的这些政变之中,只有玄武门之变发生了,这里面有羽林军的功劳,更大的是李世民自己手底下的兵力,所以忽略了羽林军的重要的作用。
其他的政变都是以后才发生的事情,现在的人们并无不知情,也无法比较,自然也不像李旦对羽林军地位认识的这么深刻。
李旦知道,他身为皇室,威望颇高,要想夺权,只要发动一次成功的政变即可。
而发动政变所需军队人数并不用太多,只需要控制着三五百名羽林军即可。
发动政变之后,一定要坚决,不能犹豫,从玄武门攻入皇宫,只要杀死或控制住其中的关键人物即可,政变便算是成功了。
根本不用大肆的杀戮,引起国家动荡,民众不安。
有了好几个成功的案例摆在眼前,李旦自然知道该如何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