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不是他拥立先王,自已断不可能接任秦王之位。
且自已登基之初,的确得益于吕不韦的悉心辅佐教导,还有他集六国名士编纂的《吕氏春秋》,于秦,于后世都大有裨益。
但吕不韦行事终归僭越了。
亲政之初,面对吕不韦留下的威势名望,自已烦恼过,也怨恨过。
否则,在罢免吕不韦相位之后,看到各国宾客使者依旧络绎不绝前往雒阳(洛阳)问候吕不韦的景象。
自已也不会赐书于吕不韦,呵斥他:“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最终逼得吕不韦自杀。
不过,这一切都过去了。
曾经矗立在自已面前的高山,如今回望一看,不过一个小山丘罢了。
当太阳升起之时,再耀眼的星辰也会黯淡无光。
作为一个曾经耀眼过的星辰,后人不会因为吕不韦不入祠庙而忘记他。
既是如此,自已何必将他排除在外。
于政治而言,让吕不韦入功勋庙,利大于弊。
见陛下摇了摇头,李斯知道,曾经让陛下一度苦恼的高山,已经微不足道了。
不过,作为臣子,他的答案没有错。
可……
自已呢?
自已还有这个机会吗?
就在李斯晃神间,嬴政的声音从上首传来。
“李斯,你想百年之后也入祀功勋庙吗?”
李斯一愣,黯然的双眼瞬间亮了起来。
“不过。”
嬴政话音一转,声音微冷,“你也知道,以你的罪责,不夷三族已是朕格外开恩了。”
李斯惶恐下拜,“陛下仁德,臣感怀于心。”
“秦安与朕说起后世吏治腐败的时候,曾提及了一个解决之法,你想不想听?”
嬴政的声音很轻,仿佛在询问李斯的意见一般。
但李斯知道,这是陛下给他考验。
自已百年之后能不能入祀功勋庙,就看自已的选择了。
“臣愿为大秦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
“退下吧,回到咸阳之后,秦安会召集你们一同商议功勋庙之事。”
“诺。”
看着李斯退下之后,嬴政若有所思。
整顿吏治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秦安想要以自身为引,为百官做出一份表率。
但他岂能让此事压在秦安一人的肩上。
更何况,于朝堂上的众臣来讲,秦安的出现实在太过突然,再加上他孑然一身,缺少足够的影响力。
而李斯就不一样了。
说道影响力,现在的秦安,十个他也赶不上李斯。
还有王翦那个老滑头,此事他绝不会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