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丝文学

屌丝文学>4、追光者 > 第159章 蒲松龄和他的聊斋志异(第1页)

第159章 蒲松龄和他的聊斋志异(第1页)

蒲松龄(1640年-1715年),山东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人,清代文学家、短篇小说家。因其着作《聊斋志异》,世人多称呼其为聊斋先生。

蒲松龄出生于一个亦儒亦商的家庭环境中,可谓是小康之家与“书香之家”的融合。他的父亲蒲盘,幼读诗书,博学多识,在乡里颇有名望。

因多次科举不第后,蒲盘转而经商,为家庭积累了一定的财富。用心教授蒲松龄及其他子女,期望他们能在科举之路上有所成就。

蒲松龄兄弟四人在成长过程中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活,蒲松龄自幼便展现出聪颖天资和对知识的强烈渴望。

当时正处于明末清初,淄川地区灾荒连年,战祸不断。清政府横征暴敛,吏治败坏。

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科举成为众多知识分子改变命运、实现抱负的重要途径。

蒲松龄虽自幼富有文才,早期在县、府、道的科考中连取三个第一,考中秀才,但此后却屡试不第。

二十五岁时,蒲松龄与兄弟分家,生活陷入贫困,三十一岁时,因生活所迫,前往宝应(今江苏宝应县)知县孙蕙处应聘幕僚,处理书札、告示等文字工作。

次年(32岁)辞幕归乡后,又经过一段时间才开始在淄川王氏兄弟家、西铺毕际有家做塾师,并且在毕家度过了30年。毕际有的父亲毕自严曾是明末户部尚书,这样的家庭在文化传承和书籍收藏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在明朝末年,毕家便是显赫的大官宦世家和淄川县的名门望族。历经多代,毕家始终重视文化传承,将藏书视为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毕家与当地世家大族联络有亲,和新城显宦王士禛家更是有着“三四世姻亲之好”。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人脉关系,使得毕家在书籍的获取上有着更多渠道,毕家不断充实着自己的藏书。

蒲松龄生活贫困且科举之路屡屡受挫。后来他来到毕家做塾师,主要教授毕际有的十六个孙子。

毕自严官至户部尚书,其弟毕自肃也是进士出身,官至御史。毕际有被罢官归乡后,无意再进官场,乐于享受诗酒琴棋、子孙绕膝的生活。

蒲松龄教毕家子弟读“四书五经”,教授科举考试所需的制艺文,还教导“事亲敬长之节,威仪进退之文”等内容。难能可贵的是,他根据自己的爱好,打破常规引导毕家子弟学习诗歌写作,研读庄子和列子,他认为这才是“千古之奇文”,这在当时的教育中属于比较独特的做法。

坐馆期间,蒲松龄还曾到济南参加过三年一次的乡试,也带他的学生到济南参加考试。遗憾的是,蒲松龄和他的学生都未能中举。

在毕家,蒲松龄生活安定,得以在教书之余沉浸于书海之中,为创作《聊斋志异》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聊斋志异》大部分文章都创作于毕家石隐园内,毕家的藏书无疑为蒲松龄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蒲松龄自幼对民间的鬼神故事兴致浓厚。康熙元年(1662年),他22岁时开始撰写狐鬼故事。

康熙十八年(1679年)春,40岁的蒲松龄初次将手稿集结成书,定名为《聊斋志异》,并撰写了《聊斋自志》,自述创作的苦衷。

他在毕家坐馆的日子里仍然执着地写作,直到年逾花甲,方才逐渐搁笔。可以说《聊斋志异》是他大半生陆续写作出来的。

蒲蒲松龄早年有才名,但乡试屡试不中,长期以塾师、幕友为业,一生抑郁不得志。

坐馆时丰富的藏书资源为他创作提供了条件,他位卑家贫,长期受生活困苦和科举失意的折磨,却以读书人的身份成为当地名流的座上客,《叶生》反映了科举制度对人才的摧残;《画皮》带有道德训诫意义。

为了搜集素材,蒲松龄曾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来喝茶的人可以用一个故事代替茶钱,借此他搜集了大量离奇的故事,经过整理、加工后收录到《聊斋志异》中。

他还喜欢在茶馆里听人讲故事,听完后会记录下一些情节和细节作为创作素材。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人物和事件,经过想象和加工,融入到作品中,使故事更加生动、富有内涵。

在清朝那个时代,蒲松龄创作了充满奇幻色彩的《聊斋志异》。这本书里有尽500个短篇故事,什么神怪、鬼魂、狐妖之类的奇幻元素特别多。

《聊斋志异》的创作风格很独特。不像以前的志怪小说那么简单,蒲松龄借用唐代传奇小说的写法,把故事写得特别精彩。书里的花妖狐魅不光有奇幻特点,还像人一样有情感和性格。

故事情节曲折,《画皮》里王生遇女鬼、被迷惑、遭害再到最后获救,特别吸引人。而且他很会描写环境,像《尸变》里的深夜客店和灵堂,《狐嫁女》里荒废楼宇的热闹场景,都让人感觉特别神秘奇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对细节的描写也很厉害,像《咬鬼》里老翁和女鬼搏斗的过程,让人读着就像在眼前发生一样。

《聊斋志异》不只是讲鬼狐故事哦,它的主题可多了。有爱情,像《连城》里连城和乔生为了爱情啥都不顾。还抨击科举制度,像《叶生》就揭露了科举对读书人的摧残。也揭露社会黑暗,《席方平》,让我们看到统治阶级的残暴和人民的苦难。

书里有不少鬼故事呢,像《聂小倩》《画皮》《席方平》。不过到底有多少纯粹的鬼故事不好说,因为有些只是稍微提到鬼,有些则以鬼为主线。

蒲松龄一辈子都在考科举,可一直没成功,所以对社会现实很有感悟。清朝社会等级严格,礼教束缚也多,文人仕途不好走。他借手笔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聊斋志异》的画面感很强。如《聂小倩》,我们能想象到聂小倩在夜晚的兰若寺,很美但又很忧愁,被恶鬼逼着去引诱男子。

《画皮》那个披着人皮的恶鬼,在角落里吓人地掏好色之徒的心。《席方平》里地府的恐怖氛围和席方平的坚毅神情也都能清楚地浮现在眼前。

这一方面是因为蒲松龄对细节描写得很仔细,人物外貌、动作、环境都写得很生动;另一方面他会用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让我们身临其境。

后来很多志怪小说都受它启发,像《鬼吹灯》《鬼话连篇》。在戏曲方面,好多剧种都有根据聊斋故事改编的剧目,像川剧、京剧、河北梆子等。

蒲松龄一生着作丰富,除《聊斋志异》外,还有大量诗文与14种俚曲及杂居等。

郭沫若曾在蒲松龄纪念馆题词,赞誉他“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学者张俊纶认为蒲松龄以典雅清丽的文言文,用唐人传奇的手法创作出《聊斋志异》,取得辉煌成就,产生深远影响。《聊斋志异》描写鬼狐恋情、讽刺贪官污吏,借小说抨击时弊。

喜欢历史追光者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历史追光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