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想改教材,部分朝臣拦着不让改,官家拿不准主意召集三馆两制的官员开会,他二哥身为与会人员之一,开完会回家就写了份奏疏上交到官家面前。
一份奏疏得罪两拨人,不愧是他哥。
他之前就说过,朝堂上的某些人现在已经成了二极管,在他们眼里不存在旁观者清,没什么中立派,不支持就是反对。
倒霉催的二哥两边各大五十大板,他知道他哥是觉得直接改教材太仓促,老王手底下的那些人不这么觉得,他们就觉得这是要和他们对着干。
这是对家,干他!
放到反对派那边,一群人发现他哥虽然杂七杂八挑了不少毛病但是归根结底还是支持老王改教材,支持老王改教材=对家,很好,干他!
然后人就被打发到杭州当通判去了。
杭州身为东南举足轻重的富庶之地,去那儿当官算不上被贬,反正在大众看来去杭州当通判比来登州当通判过的舒服。
但是有一点,杭州离京城远,朝中局势变来变去,这时候离开权力中枢的话再想回来就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
想想官家对他们家二哥的态度,这个外放地点估计也是官家精挑细选出来的。
旧爱对上新欢,只能让旧爱退一步。
眼看着就要过年,这时候把俩哥哥都扔出京城多不礼貌,官家也真是的,反正都要拖延到年后再走,年后再通知不行吗?
今年过年家里的氛围一定很难受,唉,不知道他写封安慰信能不能安慰到惨遭打击的家里人。
可惜他现在没法回家,他觉得他本人回去比寄信好用的多,就是来回太耽误时间,人还没到家假期就先没了。
又是怀念飞机高铁的一天。
小小苏埋头写信,倒也没有太担心,成年人的世界就是这么聚少离多,被贬而已,贬着贬着就习惯了。
换个角度想,能被贬说明他们俩还有被贬的余地,等到贬无可贬的时候再发愁也来得及。
新年新篇章,问题不大。
苏景殊以为俩哥哥离
开京城或多或少会影响到家里过年的心情,可惜他以为的只是他以为,大苏小苏没有一个因为年后要离京就不开心。()
朝堂水太深,他们惹不起躲得起。
⒖本作者醉酒花间提醒您《[北宋]给苏轼当弟弟的那些年》第一时间在。?更新最新章节,记住[()]⒖『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老苏倒是想跟俩儿子出去溜达溜达,去洛阳还是去杭州都行,奈何家里的生意离不开人只能放弃。
倒不是离不开他,他对生意一窍不通,家里的生意都是靠夫人和闺女打理,有他没他都一样。
现在是他离不开夫人和闺女。
年纪大了孤零零的出门显得太可怜,他还是留在京城吧。
苏家没怎么被影响,真正受到影响的反而是皇家。
官家好不容易把大苏弄到京城,结果还不到半年就又要打发出去,大苏本人没意见他有意见。
之前是被吵的脑子不清醒,等他反应过来诏书都已经写好了,当时觉得皇帝一言九鼎不能出尔反尔,事后越想越后悔。
去他的不能反悔,他就是想反悔。
王相公对苏子瞻没什么不满,大肆弹劾他的主要是御史谢景温等人,看他们的弹劾就知道那不是弹劾而是污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