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丝文学

屌丝文学>历史追光故事会 > 第144章 徐霞客及古代旅行大家 以脚步丈量祖国山河的史诗篇章(第2页)

第144章 徐霞客及古代旅行大家 以脚步丈量祖国山河的史诗篇章(第2页)

以徐霞客当时的年龄和身体状况,这无疑是个近乎疯狂的举动。但他毅然拖着疾病缠身的躯体,走向遥远、神秘且荒凉的高原。经过半年跋涉,他翻越昆仑山进入藏区,用几个月时间朝拜各大寺庙后踏上归途。

徐霞客本身具有高尚的品德、重情重义的性格以及对承诺的坚守。徐霞客与静闻和尚结伴同行,共同追求心中的理想和目标,在旅途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静闻和尚不幸离世,徐霞客出于对朋友的尊重、对友情的珍视以及自身的道德准则,选择完成静闻的心愿。这是出于人性中的善良、正直和责任感。

徐霞客受丽江土司木增邀请前往丽江等地进行实地考察,提出长江上源为金沙江,推翻了岷江为长江上源的记载,还记录了腾越州的地热温泉情况,后返回鸡足山撰写山志。

崇祯十三年(1640年),徐霞客在云南丽江。因积劳成疾,双脚患病难以行走。丽江土司木增给予了他帮助,派遣8名纳西族壮士,用竹舆(俗称滑竿)将他抬至湖北黄冈,徐霞客从这里乘船沿长江东下,回到了江阴马镇(今徐霞客镇)故乡。

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54岁的徐霞客因病于江阴逝世。葬于江阴县马镇南旸岋村

徐霞客临终前留下遗言“此生无憾”,他认为自己作为一介布衣,在34年的时间里游遍了华夏大地的山山水水,已经没有遗憾了。

《徐霞客游记》书中石灰岩地貌和岩石性质的考察记述,早于欧洲相关研究二三百年,且对钟乳石、石灰岩地貌成因的分析与今天基本符合。

对钟乳石和石笋的形成原因有明确认识,如在游桂林龙隐洞时写道“悬石下垂,水滴其端,若骊珠焉”,表明他认识到钟乳石是由水滴形成;游云南保山水廉洞时指出“崖间有悬干虬枝为水所淋漓者,其外皆结肤为石,盖石膏日久凝胎而成”。

对溶洞的描述十分详细,《游记》中记载石灰岩溶洞280余个,亲自入内考察的有250个之多。他形容某些溶洞“高穹广衍,无奥隔之窍,而顶石乎覆,若施幔布幄”。

对岩溶地貌描写,如,峰峦“嗟峨层叠,中空外耸,上若鹊桥悬空”,写奇石“石片片悬缀,侧者透峡,平者架桥,无不嵌空玲珑”。

对广西的地貌特征作出了“粤西之山,有纯石者,有间石者,各自分行独挺,不相混杂……粤山惟石,故多穿穴之流,而水悉澄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徐霞客一心探寻自然,用脚步丈量山河,成就《徐霞客游记》。苏东坡仕途40载,一生都在贬谪之途,直至生命终结仍未停歇。他一生共写了4800多篇文章,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中《黄州寒食诗帖》被誉为“天下第三大行书”。

尽管身处不同时代,二人的人生皆充满传奇。那么,徐霞客与苏东坡到底存在怎样的联系与区别?又能为我们带来何种关于人生的深刻启示?

徐霞客钟情山水,一生致力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他以科学的视角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揭示自然的神奇,虽在游记中未直接抒发过多人生感慨,但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坚定地追求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其行动本身就是对人生意义的诠释。

他曾言“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管中窥豹,时见一斑”,展现了他对广阔世界的向往、对极致景观的追求以及对人生认知有限需不断探索的感悟。

苏东坡则是一生宦海沉浮,经历坎坷。他在诗词中常融入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他以乐观积极的心态笑对人生的坎坷,认为人生如“飞鸿踏雪泥”,有起有落,不必过于执着功名利禄。面对困境,他能保持豁达,如“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在遭遇贬谪时也能发现生活乐趣,如“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他认为人生如同一场旅行,重要的是内心的宁静与自在,其诗词和文章充满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由的追求。

徐霞客以其无畏的探索精神和对自然的深刻洞察,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而苏东坡,40年仕途,他的每一次贬谪之旅,都化作了对生活的诗意领悟。他们各自以独特的方式在人生的旅途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当我们将目光投向更久远的历史长河,会发现还有众多如星辰般璀璨的旅行家。他们或为宗教信仰踏上漫漫征途,或为国家使命远行异域,或出于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勇敢前行。他们的经历和所留下的宝贵财富,同样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深入探究。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古代旅行家的世界。

法显:东晋高僧,公元399年,从长安出发,经西域前往天竺取经,游历了30余个国家,历经约14年,于公元413年回国。他着有《佛国记》,为研究古代中亚、南亚的历史、地理和宗教提供了重要资料。

玄奘:唐代高僧,公元627年从长安出发,西行前往天竺取经,历经17年,于公元645年回国。其弟子撰写的《大唐西域记》,详细记录了他的西行见闻,是研究印度、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和地理的重要文献。

郦道元:北魏时期,游历广泛。他所着的《水经注》详细记载了1252条河流的相关信息,包括河流的源流、流经地区、水利工程等,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综合性地理着作。

张骞:西汉外交家、探险家。公元前139年,奉汉武帝之命,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途中被匈奴扣留,被困12年后回到长安。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交流与联系。张骞的出使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

郑和:明代航海家。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足迹遍及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等地。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传播了中华文明。

汪大渊:元朝时期的民间航海家。他两次远航,游历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等地。着有《岛夷志略》,记录了他所到之处的山川、风土、物产等,对研究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外交流具有重要价值。

鉴真:唐朝高僧。公元742年开始,应日本留学僧请求先后六次东渡,历经挫折,双目失明,终于在公元754年第六次东渡成功抵达日本。鉴真在日本传播佛教、医学、建筑等知识,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杜环:唐朝人。公元751年,怛罗斯之战中被阿拉伯军队俘虏,其后游历西亚、北非等地,成为第一个到过非洲并有着作的中国人。约公元762年,杜环乘商船回国,着有《经行记》,可惜此书已失传,部分内容被记载于《通典》中。

周达观:元朝人。公元1295年奉命随使团前往真腊(今柬埔寨),在那里居住约一年。回国后着有《真腊风土记》,详细记录了真腊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情况,是研究柬埔寨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

丘处机:金元时期道教全真派道士。公元1220年,73岁高龄的丘处机率弟子18人,历时两年多,行程三万五千里,远赴西域大雪山(今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谒见成吉思汗。其弟子李志常根据此次西行经历撰写了《长春真人西游记》,对沿途的地理、人文等情况有详细记载。

喜欢历史追光者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历史追光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