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孟获定是受蜀汉影响,认为您这皇位得来不正。”朱恒将话说完。
“哼!”孙权心中知道是怎么回事,且心疼自己女儿,肯定是不愿意真将孟获怎么样的,但面对臣子如此言论,自然不好真不管。
只见孙权装作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将桌上的玉砚摔得粉碎。
陆逊看到这一幕,提醒孙权说:“主公,虽然您现在怒气冲天,但我认为潘璋将军恐怕难以捉拿孟获。”
孙权坚定地回应道:“他们怎敢违抗我的命令!”
陆逊解释道:“公主从小对武艺有着浓厚的兴趣,她的性格坚毅刚正,让许多将领都感到敬畏。既然她决定追随孟获,那么她一定会全心全意地支持他。那些追赶的将领们,如果遇到郡主,他们真的会下得了手吗?且潘璋在南中时,被蜀军擒拿,受过孟获的救命之恩,恐怕更难下手了。”
孙权听后更加愤怒,他拔出腰间的宝剑,命令朱恒和朱据上前听令:“你们两个拿着这把剑,去取回我的女儿和孟获的人头!如果有任何人违抗这个命令,立刻斩首!”朱恒和朱据领命后,迅速带领一千名士兵追赶上去。
却说孟获快马加鞭,催促着船只快速前行。他连夜在路上只休息了两个更次,然后又匆忙起行。不久,他们出了云梦泽,来到了荆州界的入口,突然看到后面有船来袭,旌旗密布,有人报告说:“追兵来了!”
孟获顿时惊慌失措,急忙问姜维:“追兵已经来了,我们该怎么办?”
兀突骨却回答说:“主公先走,我愿意留下来抵挡追兵。”
然而,当他们转过前面的水道时,一支船队突然出现,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为首的两员大将厉声高叫:“孟获,快快停船受缚!我们是奉陆都督的命令,在这里等候多时了!”
原来,陆逊担心孟获逃走,早就派徐盛带领三千军马在水道上拦截等候。他们还经常派人划小艇巡视,预料到如果孟获选择水路逃跑,必定会经过这里。果然,当天徐盛看到刘备一行人到来,立刻拿起兵器截住了去路。
面对这样的突发情况,孟获也不慌张,倒是兀突骨询问道:“前面有拦截的军队,后面有追赶的军队,我们前后都没有路可走了,这该如何是好?”
孟获镇定地回答:“不必惊慌,是时候让夫人出场了。”
孟获转头进入船舱,给孙小虎行了一礼,“夫人,现在得夫人救我了。”
“夫君,怎么?”孙小虎有些疑惑。
“吴王,嗯…吴皇帝派人追来了,还请夫人劝追兵离去。”孟获咂吧咂吧嘴,将对孙权得称呼变了变。
夫人愤怒地说:“既然如此!今日这个危急时刻,我应当自己解决。”
于是她起身直接出去,面对来船,亲自对徐盛喊道:“你们是想造反吗?”
徐盛慌忙行礼,放下兵器,在船前恭敬地说:“我们怎敢造反。我们是奉陆都督的命令,在这里驻扎军队专门等候孟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孙小虎大怒道:“陆逊这个逆贼!我们东吴不曾亏待你!孟获是大汉一字并肩王,是我的丈夫。我已经向母亲和父亲说明要回南中。现在你们在这水道处引着军马拦截道路,是想劫掠我夫妻的财物吗?”
徐盛连连称是,口称:“不敢。请夫人息怒。这不关我们的事,是陆都督的命令。”
孙夫人斥责道:“你们只怕陆逊,难道不怕我?陆逊能杀你们,我难道不能杀陆逊?”
她把陆逊大骂了一顿,然后喝令开船前进。
徐盛心想:“我们是下属。怎敢违抗公主的命令?”
又看到孟获非常生气,只得让军队停下来,放一条大路让他们过去。
孟获与孙小虎率领的船队在徐盛的目送下缓缓前行,终于摆脱了追兵的束缚。然而,他们的心情并未因此完全放松,毕竟前方的路途依旧充满了未知与危险。
在船舱中,孟获与兀突骨及姜维等将领紧急商讨接下来的对策。孟获的眉头紧锁,他明白,尽管有孙小虎的帮助暂时躲过一劫,但东吴的追兵不会就此放弃。他必须尽快找到一条安全的退路,以确保所有人的安全。
兀突骨提出建议,“主公,我们是否可以考虑改道走陆路,通过山区返回南中?虽然路途艰险,但至少可以避开东吴的水军。”
孟获听后沉思片刻,摇头回应:“荆州水网密布,陆路需要绕道,过于耗时,且我们携带的物资众多,行动缓慢,很容易被追兵赶上。不如我们继续沿水路前行,寻找合适的地点再做打算。”
姜维则提出了另一个观点,“我听说前方不远处有一处芦苇荡,船只可以暂时隐蔽。我们可以在那里稍作休整,同时派出探子探明东吴军的动向,再做决策。”
孙小虎此时也加入了讨论,她分析道:“陆逊此人机智过人,他必定已经料到我们会设法逃脱,所以我们的每一步都必须谨慎。我认为姜维的提议可行,先找个地方隐藏起来,观察情况再做下一步计划。”
最终,孟获采纳了姜维和孙小虎的意见,决定先前往芦苇荡藏身,同时派出精干的探子回去监视徐盛的动向,并且寻找机会安全撤离。
船队在密林中隐蔽了一天一夜,期间,探子回报说徐盛的船队仍在搜索他们的踪迹,但似乎没有发现他们的隐藏地点。孟获觉得时机已到,于是下令在夜幕降临时悄然离开芦苇荡,继续向南中驶去。
孟获刚刚走了不到五六里,突然背后响起了号角声,原来是潘璋赶到了。徐盛立刻向他汇报了刚才的情况,告诉他,自己已经放走了那个人。
喜欢孟获,身为南蛮为大汉续命五百年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孟获,身为南蛮为大汉续命五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