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丝文学

屌丝文学>阳春苏他 > 第四章 1(第3页)

第四章 1(第3页)

罗云凤看了祥亨一眼,说:

“就让广老弟陪我玩一把。”

许涵诗想了想说:“祥广要玩一把,难得有这么好的机会。不过你大哥说得对明天你不能上台,那就今天吧。。叫他们把今天的《槐荫记》让出一幕来。你们叔嫂二人今天就来一段《槐荫记》吧。你们吃罢了饭,赶紧去化妆,不能误了接戏。”

石祥亨见许涵诗这般安排,罗云凤也乐意,他一向是很迁就罗云凤的,也不好再说什么,冲祥广笑了笑,说:

“憨宝,别跟我出洋相。”

早晨这顿饭不兴喝酒。不多大一会儿工夫就散了席。八仙班子的人除了石浩生急着回去操办儿子的婚事先走了,还有祥广和罗云凤赶着化妆去了,其余的人依然回到大中堂。

中堂里原先摆的两张放茶水糖果的八仙桌已经移到了一边。东边的壁上挂了一张唐明皇的画像,画像下摆了香案。唐明皇就是唐玄宗李隆基。戏剧界公认唐明皇是他们的鼻祖。开元年间,李隆基在长安骊山脚下的华清宫内开设了梨园,歌舞戏曲盛行一时。从此,梨园成为戏剧歌舞行当的代名词,唐明皇李隆基也成了这一行的开山鼻祖。八仙班班主石祥亨见大家都坐定了,就宣布拜师礼开始。许涵诗也没说什么,自己先走到唐明皇画像前跪下。石映春点燃了三支香递给他。他举着香给唐明皇扣了三个头。他站起来,转身面对着大家。早已候在那里的石祥海连忙把搬在手里的椅子塞到他的屁股下面。许涵诗没坐,站着说:

“我建议今天这个拜师礼就免了吧。”

石祥亨忙说:“许师傅什么意思?这伢不错,师范学堂读书出来的,有文化,脑子也灵空,他喜欢高腔,你就收下他吧。”

许涵诗说:“你误会了,我不是嫌弃他。你们听我讲啰。这伢呢,已经有半年多跟着映春学打鼓,很好。一个八仙班子里,每一行每一角都要有两个人以上。班子不要限人数,越多越好,人越多越兴旺嘛。队伍壮大了,后继有人了,人多了相互比着劲儿学,技艺也提高了。你们石寨原先的老八仙班子还是我爹爹手上调教过的,就是因为后继乏人,中间断了十多年。其实,你们每个人都可以当师傅。他要拜我为师,又不在我身边,几个月半年也见不着一次,我怎么教他?再说,他拜我为师,他又怎么称呼你们?你们中有的人他得叫公公,有的人他也得叫伯伯叔叔,都成了师兄弟,不就乱套了。”

石祥儒插话说:“我本来应该叫你哥,你不照样当我的师傅吗?”

石祥仁也说“我们几个一个村的,该怎么称呼就怎么称呼,乱不了。他拜你为师是他的荣耀。一说是许涵诗大师的徒弟,那就了不得啦,是吧?给这孩子个面子吧。”

石祥亨走过去把许涵诗按到椅子上坐下,说:

“我们大家都坐着,让你当师傅的一个人罚站呀!”

石祥海瞅机会立马一骨碌跪到许涵诗跟前,倒头就拜。他一连叩了九个响头,这才把头抬起来,说:

“师父,我拜也拜了,认不认我这个徒弟就由您了。反正在我心目中,您就是我师父了。”

许涵诗迟疑了一下,随即笑起来,说:

“好好好!你这个徒儿我认了,你起来吧。”

他一边扶起祥海,一边对祥亨说:

“祥亨兄,就这么着了。那些麻烦的仪式就免了吧。他也拜过我了,我也认了是吧?现在是新社会了,老一套也得改一改。不过,高腔人的艺德,八仙班子的规矩还是要讲的。回头你们好好教教他。”

他站起来,把椅子拿到一边,说:

“梨园祖师的像挂在这里,我刚才已经拜过了。你们都来拜一拜吧。”

于是,石祥亨领头,石祥仁跟着,大家一个接着一个地拜过了唐明皇。

拜过了梨园祖师,大家都散了。石祥仁要在接客收礼那里主持,石祥亨也有些事情要安排,其他人便都跟着许涵诗出了石家大院,去学堂那儿看戏。

学堂门口的教场坪是一丘三亩多的大田坪,村里人称之为公田,又叫它教场坪。当初石姓先人们修祠堂时,就连同这丘大田买下了。这丘田每年做一季水稻。到九十月天,田就干硬了,这季水稻的收入是祠堂的香火和接待开支、修缮开支的来源。入冬以后,这里就变成了教场坪,练武、舞狮、舞龙灯、唱戏等各种活动几乎都在这里。唱大戏时,在祠堂门口的坪地上搭戏台,教场坪下面正好比戏台矮一人高,因此,不用去搭高架子,地上横十几根杉原条,上面铺上板子,用钉子固定了,再铺上地毯就可以了。

现在,祠堂里办了小学堂,学堂下面的公田也划出了三分之一给学堂作操坪。作操坪的那一块,地面都打上了三合土。石姓族人要有大事,还是会到祠堂里去办的。平时都是学生在这里读书。学堂现在有七八十个学生,在辰阳县乡村学校中算是规模较大的了。学堂已经办了六七年,现在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各办着一个班。学生有多半是石寨本村的,周边柳湾村、张家人村、跑马潭村、峻湾村也都有孩子在这里上学。祠堂很大,分前殿和后殿,前殿中间为正殿,东西各有一个偏殿,后殿跟前殿的格局差不多。学堂的四个班都分设在前后殿的三个偏殿和后殿的正殿里。前殿的正殿依然供奉着石姓人的祖宗牌位,放着香案神器,这是学生们绝对不能动的。后殿东边的偏殿便是老师门的教研室了。自从办了学堂以后,多数人都改口把祠堂称着学堂了。

许涵诗他们来到大戏场,三亩多地的教场坪到处都是人。靠戏台前半部分的人都坐着。后半截的人都站着。周边来了不少的货郎担子小贩子,有卖首饰的、买针线头绳发卡的、买玩具的;更多的是卖小吃的,他们不停地在叫卖,“糕点啦!”、“油糍粑!”、“米糕儿!”、“饺子哎!”“炸苕片!”、“春卷儿啊!”。好在这些小贩子还知趣,叫卖声都不高,又都在后边,不然这戏就没法听了。

台上正在唱《槐荫记》,刚到《槐荫会》这一出。董永手拿雨伞,身背包袱从幕后慢慢走了出来。他开始用《驻云飞》曲牌起唱:

“五鼓更残,忽听金鸡两三声。离了傅家门,忙步过前林,来此是槐荫。又只见,细柳低垂,百草皆茂,向阳花木早逢春。”

台下有人说:“哎,换了个董永,你们看哪,董永换角了。”

又有人说:“换这个小生嗓子蛮好的。”

有人认出了石祥广,说:“这不是三少爷广憨子吗?”

于是不少人都认出来了:

“是广憨子!”

“咦,新郎官演戏了!”

“谁说他傻?这戏不是唱的很好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