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载火箭的研制复杂,耗资巨大,一直以来成本问题都是制约航天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商业运载火箭市场的扩大,大幅度降低成本成为运载火箭研制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
针对成本、环保等问题,漂亮国率先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提出了“火箭回收”的概念。
几大航空强国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攻克技术难题。
通过二十年的发展,中、俄、美、日……等国家在火箭回收技术的研发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目前全球主攻的回收技术研究有三钟,伞降回收、垂直回收及带翼飞回。
伞降回收是一级火箭完成分离后,使用降落伞进行回收的方式,这种技术很接地气,也是一些航空航天技术比较弱的国家采用的模式。
伞降回收技术虽然已经非常成熟了,但是它的弊端也很明显,对着陆地形要求高,并且难以控制着陆点。
最主要的是火箭落地后,发动机会报废,相当于回收了一堆破铜难铁,与真正意义上的回收利用差距很大。
带翼飞回是一级火箭装备机翼、起落架等结构利用空气动力滑翔降落的回收方式,该方式对火箭整体结构设计要求极高。
因为回收时不能改变飞行轨迹,返回过程中箭体载荷环境较为恶劣,着陆精度差,对回收和复用不利。
还因为受限于降落伞尺寸,难以满足较大箭体的回收。
带翼飞回这种回收技术目前仍停留在概念设计阶段,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垂直回收是通过重启一级火箭发动机减速,调整至指定地点的回收方式。
弊端在于重启发动机需预留推进剂,所以火箭运载空间会被压缩,运载能力会明显降低,大概在30-50。
不过垂直回收的优势也很明显,就是可回收包括发动机在内的核心部件,二次发射时降低运载火箭发射成本,商业应用价值最高。
马斯克创办的spacex发射的猎鹰9号运载火箭就是利用的这种方式。
霍利创办的珠峰科技集团以及中国国家队也是主攻的垂直回收技术。
在珠峰科技集团航空航天研究所传出要对自研运载火箭星云一号进行回收试验之前,外媒都认为我国还不具备火箭回收的成熟技术体系。
虽然我们已经在发动机技术上无限接近于漂亮国的水平了,但是在箭体技术方面还有差距,即使能够回收,复用时的运力水平也会大幅下降,达不到从根本上节约成本的目的。
去年国家队成功完成十公里的垂直回收试验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表面上看成功了,但是实际上重复使用的概率非常低。
所以会遭受外媒的质疑和嘲讽。
在全球媒体的眼中,只有马斯克创办的spacex真正实现了运载火箭可回收技术的突破。
并且在接近两百次的发射中,成功回收了180多次。
毫无疑问,成绩非常亮眼。
所以马斯克才敢说,在未来商业运载火箭发射市场,漂亮国能够占到全球90%以上。
撇开对漂亮国“登月”的质疑,就运载火箭回收技术这个领域,确实遥遥领先。
霍利带着珠峰科技航空航天研究所已经完成了商业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将卫星送上太空的壮举。
并且在过去两年完成了多次成功发射,送了数百颗卫星上太空,开始搭建属于自己的“星链”。
在火箭回收技术领域,珠峰科技步子迈的更大。
与国家队有深入交流探讨,同时也做了更加疯狂的试验。
比如垂直起落、空中悬停、精准地返回基座……等。
数百次的试验,大部分是失败的,但是积累下来的经验非常宝贵。
今天到了迈出最重要的一步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