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读书人指责帝王的文采不行,怎么,难道帝王要给他们写文章吗?
如果帝王的文学水平很高,还要大儒何用?要天下读书人何用,毕竟他们的水平还没有帝王高,难道帝王会用他们去治理天下吗?
就是因为帝王也是人,有自己的短处,所以才会广纳天下良才入朝为官。
古往今来从来没有人要求帝王有超高的文学水平!
在沈玉耀于宫中嘲讽那些读书人读书读坏了脑子时,民间的声音也一直没有停下。
这世界上除了读书的士人阶级外,还有民众。
甚至民众才是真正掌握着世界的人,他们的声音是那么宽广强大,因为人数够多,所以强而有力。
比起那些对沈玉耀新政恶意很大的读书人,大部分贫民百姓却对新政持理解态度,甚至是十分支持的。
因为他们已经读过了官府发布的公告。
沈玉耀的白话写法确实影响了所有上下的官员,那些官员或许私底下也会和亲朋好友一起吐槽沈玉耀写的文章实在是太过朴实,一点儿都不像写文章,但是真当他们也写起官府公文的时候,他们还是会选择趋向沈玉耀的写法。
有句话说的好,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沈玉耀是上,那么她喜欢的,就一定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群众。
就好比现在,各地都纷纷建立了各种女子学院,招收女学生,同时也兴起了读书风潮,家中但凡宽裕一点的,必须送家中孩子去读书。
不去读书,会被人笑话家中穷酸的。
以前这种事情是不会出现的,现在却全部出现了,就是因为沈玉耀的喜好。
她喜欢不拘一格降人才,所以民间就从上而下的刮起了兴学大风。
那些酸臭书生的话,或许有人会听,但必定不会持久,因为大部分人都有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他们知道什么才是对的。
“武状元已经选出来了,不日就会被派到佛地来,日后佛地的武将,可不一定是你,石采文,你还要在佛地偏安一隅吗?”
杨可卿看完从京城送来的邸报后,长舒一口气,问旁边的石采文。
石采文摇摇头,“我可从来没有偏安一隅过,只不过是为君效忠,死而后已,现在陛下需要我在佛地支持大局罢了,若是陛下要放我回京,那我必定是要选择回京的。”
谁不想当京官?京官就在陛下面前,出了事情可以第一时间反应过来,而且没事儿就能和陛下去沟通一下感情,不用担心什么时候君臣情谊淡了,陛下手中的刀直接挥向自己。
杨可卿一直没有回京,就是因为她觉得石采文心怀不轨,现在石采文说自己绝对没有二心,她并没有马上相信。
“希望石大人,能说到做到。”
杨可卿接下来还要去拜访一位佛地的大师,没有时间和石采文在这里你来我往的互相试探,所以说完这话后,她就起身告辞了。
看着杨可卿出去的背影,石采文默默的嘁了一声。
她就不相信,把杨可卿放在她的位置上,天高皇帝远,自己手上有兵有人有地,她会没有二心?
只不过石采文这个二心出现的非常短暂,而杨可卿与暗部的人来的也很及时。
任何人都会有私心,有争夺权力的欲望,有些人一念之差,堕入地狱,有些人则可以明哲保身,绝对不越雷池半步。
石采文就是后者。
她很快就意识到,此地也是王土,沈玉耀当初能派人攻打佛地,自然就能派人来攻打她。
她确实有天纵之才,但是她是个人,她的亲人还在大庄,她若是得位不正,更是会被天下人抛弃。
那她必输无疑,何必为了一时的爽快,就葬送自己一生?
“这个杨可卿,没事儿长那么利的一双眼睛做什么,当御史还当出经验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