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命记第一零零九章恶化
对于大明朝文武之间的矛盾,杨振是很清楚的。
文官们领兵打仗,不得不依赖武将,可是他们却又总是想显示自己具有谈笑间强敌灰飞烟灭的能耐,不希望过分依赖武将。
尤其是当大局对自己有利的时候,他们就总想着抛开武将,想要通过招安的办法,显示自己安邦定国的过人之处。
然而越是大局对自己有利的时候,他们麾下的武将们就越是不希望招安敌人。
武将们盼望获得军功,自然愿意在可以剿灭敌人的情况下招安敌人。
如此一来,文武之间的嫌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战事就会平生多出许多波折。
原本一战可定的事情,很可能又会迁延许多时日。
一念及此,杨振先是叹了口气,继而笑着说道:
“且看看吧,既然张侍郎大人想招安贼首,那就总要谈谈条件,以京师朝廷公文往来的速度,一来二往的,可能两三个月就过去了。
“以眼下朝廷的情况,若是漕运再断上两三个月,其实也足以令朝廷衮衮诸公认识到辽西的问题所在了!”
杨振说完这些话,就打算将山东贼乱的情况抛诸脑后了。
因为对他来说,这场贼乱只是进一步加剧了明末的财政困难。
事实上不管有没有这场贼乱,到崇祯十五年的时候,辽西兵马十几万人无所事事的局面,就已经难以维持下去了。
要么一举灭了清虏,要么干脆撤回关内,二者必居其一,没有中间道路可走。
“都督高见!其实就算朝廷现在平定了山东贼乱,南北漕运得以恢复,江南也没米可以运往京师了!”
正当杨振酝酿着新的议题的时候,方光琛突然再次插话。
“哦?方谘议这话,是什么意思?”
“卑职有友人在苏州,八月间曾来信,言称江左苏松常一带,自今年四月以来,数月之间、大旱不雨,盛夏之际、飞蝗蔽天,米价每石银四两,民间以糟粮腐渣为珍味,或食树屑榆皮殆尽,流丐满道,多枕藉死。号称富庶甲天下的苏州府尚且如此,其他地方是如何模样可想而知。”
面对杨振的询问,即使一向不关心什么民间疾苦的方光琛,一时想起友人来信,也难得面露戚戚之容。
“此事当真?!”
“千真万确!”
杨振倒是没有料到,以江南鱼米之乡的富庶,竟然也会出现这样的旱灾、蝗灾等灾情。
不过,他见方光琛神情言辞如此确定,他就是不想相信也不能不信了。
而且杨振由此也进一步明悟,知道在原来的历史上为何李青山之乱被扑灭之后,崇祯皇帝以及朝中大臣依然着急忙慌孤注一掷地催促洪承畴统兵与清虏大军决战了。
因为到了崇祯年间,包括苏州府在内的江南六府一州地区,几乎是崇祯皇帝及其京师朝廷所能依赖的仅有的财税来源之地了。
所谓江南六府,即苏、松、常、杭、嘉、湖,所谓一州,即太仓州。
这片区域,处在长江下游三角洲地区,这里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灌既便利,农作发达,千百年来一直都是鱼米之乡、富庶之地。
自大明朝建立开始,这里就是朝廷的财赋重地。
到了明朝末期,尤其是崇祯年间,北方地区连年灾荒,战乱频仍,朝廷不仅收不上什么钱粮赋税,而且为了赈灾以及平叛,朝廷还要不断往那里投入大笔钱粮。
也因此,明末江南六府一州地区,外加镇江、江宁二府所组成的江南八府之地,就成了崇祯朝廷的唯一财政支柱。
如果江南都要闹饥荒了,那大明朝的气数可就真的要尽了。
如此一来,李青山之乱是不是能够及时平定,南北漕运是不是能够及时恢复贯通,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