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翻开奏折逐个查看,批阅,这才发现一个大问题。
原本大明有一百六十多个府,一千多个县。
这几年朱允熥东征西讨,大明的土地越来越大,现在已经扩大到三百零五个府,大小县城三千五百多个。
如此广袤的土地,官员开始大量缺乏,紧急征召的官员,素质又良莠不齐,让整个国家的治理变得效率低下。
尤其是倭岛、琉球之类孤悬海外的地方,更是需要以治政+军管的方式相结合,才能维持地方的稳定。
所以朝廷维持着大量的官员,还要蓄养大量的军队在海外各地驻扎。
由于州府县实在太多,一些比较重大的决定需要南京这边定夺,所以朝廷六部忙得不可开交。
朱允熥这边也是一样,光是等他亲自审阅批复的奏折,就多达六百份。
忙到夜里,朱允熥惨叫一声,靠在椅子上叫苦连天。
当年洪武皇帝朱元璋是治政狂人,但朱允熥可不想这么累啊。
第二天早朝结束之后,朱允熥把杨士奇、徐辉祖、李唯义、杜诲之、解缙、于彦昭等亲信的大臣叫到御书房,让姚广孝、郑和等人也在一边旁听。
皇帝聚集大家商议事情,大臣们都知道,这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宣布了。
可是朱允熥一开口,还是把大家吓了一跳。
“我打算册封一批国公与侯爵……”朱允熥向众人说道:“以后偏远地区的军政大权,就由国公和侯爷们一言而决。”
见众人想要劝谏,朱允熥笑着摆摆手:“大家别急着埋怨,朕知道你们要说什么了,但朕意已决。”
“在座的诸位中,有一半人要被派出去治理藩镇,所以这是你们大展宏图的机会。”
“对,就是你们!”
“解缙你个老小子别东张西望,回头派你去安南治理地方。”
“还有你,于彦昭,我准备派你去琉球,你敢不敢去?”
众人面面相觑,心中多少有些感激。
以杨士奇的才略、解缙的聪慧、郑和的锐意进取,他们未尝不想找到一片山河画卷,在上面浓墨重彩的书写着自己心中的理想。
而且分封治国,就不再会有效率低下的问题了。
比如倭岛——往返一趟就要两个月,遇到有什么急事,效率将非常低下。
其他诸如安南、琉球、高丽等新征服的地盘,也有着类似的问题。
官员们胆小如鼠,稍微大点的事就不敢定夺,各种请示的文书塞满了六部的柜子。
如果采取分封治国的方法,国公、诸侯自己就能把事情处理好,也就不需要奔波数千里去请示南京这边了。
但分封治国这种事情,对皇帝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分封治国的时间久了,封地里的人们只知道诸侯,而不知道皇帝与朝廷了。
到时候诸侯造反,干戈四起,天下就陷入混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