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丝文学

屌丝文学>春秋左传是一部什么体史书 > 第4章 孟夏纪(第6页)

第4章 孟夏纪(第6页)

蠲(juān):清洁。絜:同“洁”。

调和:指调和五味。

颜色:脸色。

趋翔:行步有节奏的样子。翔,通“跄(qiānɡ)”(依毕沅说)。

义:通“议”。论:这里是阐明的意思。

内(nà):接纳。

知(zhì):才智。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智”。盛:大。

强(qiǎnɡ):勉强。

正:长,主。

称:称

道。

勿已者:一定要提的话。已,止。

太学:这里指明堂。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会、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均在此举行。关于古代的明堂,历代一些礼家认为,太庙、清庙、太室、太学为一事,似可信。

齿:并列。弗臣:不作为臣子看待。臣,用如动词。

诬徒一作诋役

四曰:

达师之教也①,使弟子安焉、乐焉、休焉、游焉、肃焉、严焉②。此六者得于学,则邪辟之道塞矣③,理义之术胜矣④;此六者不得于学,则君不能令于臣,父不能令于子,师不能令于徒。

人之情,不能乐其所不安,不能得于其所不乐⑤。为之而乐矣,奚待贤者?虽不肖者犹若劝之⑥。为之而苦矣,奚待不肖者?虽贤者犹不能久。反诸人情,则得所以劝学矣。

子华子曰⑦:“王者乐其所以王,亡者亦乐其所以亡,故烹兽不足以尽兽⑧,嗜其脯则几矣⑨。”然则王者有嗜乎理义也,亡者亦有嗜乎暴慢也。所嗜不同,故其祸福亦不同。

不能教者:志气不和,取舍数变,固无恒心,若晏阴喜

怒无处;言谈日易,以恣自行;失之在己,不肯自非,愎过自用”,不可证移;见亲权势及有富厚者,不论其材,不察其行,而教之,阿而谄之,若恐弗及;弟子居处修洁,身状出伦,闻识疏达,就学敏疾,本业几终者,则从而抑之,难而悬之,妒而恶之;弟子去则冀终,居则不安,归则愧于父母兄弟,出则惭于知友邑里,此学者之所悲也,此师徒相与异心也。人之情,恶异于己者,此师徒相与造怨尤也。人之情,不能亲其所怨,不能誉其所恶,学业之败也,道术之废也,从此生矣。

善教者则不然。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矣。所加于人,必可行于己,若此则师徒同体。人之情,爱同于己者,誉同于己者,助同于己者,学业之章明也,道术之大行也,从此生矣。

不能学者,从师苦而欲学之功也,从师浅而欲学之深也。草木、鸡狗、牛马,不可谯诟遇之,谯诟遇之,则亦谯诟报人,又况乎达师与道术之言乎?故不能学者:遇师则不中,用心则不专,好之则不深,就业则不疾,辩论则不审,教人则不精;愠于师,怀于俗,羁神于世,矜势好尤,故湛于巧智,昏于小利,惑于嗜欲;问事则前后相悖,以章则有异心,以简则有相反;离则不能合,合则弗能离,事至则不能受⑩。此不能学者之患也。【解说】

所谓“诬徒”就是欺骗弟子的意思,“诋役”与“诬徒”义同。

本篇旨在论述教学的道理。文章提出,理想的教学效果应该是“使弟子安焉,乐焉,休焉,游焉,肃焉,严焉”,而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讲求教学方法。作者根据“人之情,不能乐其所不安,不能得于其所不乐”,提出了“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师徒同体”等教学基本原则,这些都是很重要的。文章以大量篇幅批评了不善于教学的老师“志气不和”、“喜怒无处”、“言谈日易”、“愎过自用”、趋炎附势、嫉妒成性的错误;批评了不善于求学的人“用心则不专”、“就业则不疾”、“辩论则不审”、“羁神于世”、“矜势好尤”的错误治学态度;从反面论证了教育与治学所应采取的正确的态度与方法。【注释】

①达师:通达事理的老师。

②安:安心。休:安闲。游:优游,悠闲自得。

③塞:阻隔,断。

④术:道。胜:等于说“行”。

⑤得:指有所得。

⑥犹若:犹然,仍然。劝:努力从事。

⑦子华子:古代道家人物。

⑧烹:煮。尽兽:尽食所煮的野兽。

⑨嗜(shì):喜好。脯(fǔ):干肉。几:近,差不多。

⑩有:这里有“专”的意思。暴慢:残暴轻慢。

固:本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