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年春季,晋惠公的使者来鲁国通知郑之乱。
周天子派召武公、内史过赏赐给晋侯命圭。晋侯接受瑞玉时,行礼却很怠慢。内史过回去后,向周天子报告说:“晋侯可能会断绝后嗣吧!天子赐给他命圭,他在接受瑞玉时轻慢不敬,这就是先自暴自弃了,他将不会有什么继承人!礼,是国家的躯体;敬,是载礼的车箱。不恭敬,礼就不能实行;礼不能实行,上下伦理秩序就会乱,如此又怎能使子孙绵延不绝呢?”
夏天,扬、拒、泉、皋、伊、洛等地的戎人共同攻打周王的京城,焚烧了东门,这是王子带召引来的。秦、晋两国出兵攻打戎人,救援周朝。秋天,晋侯出面调停,让戎人跟周天子讲和。
黄国人不向楚国进献贡品。冬天,楚人攻打黄国。
僖公十二年
【原文】
十二年春,诸侯城卫楚丘之郛,惧狄难也。黄人恃诸侯之睦于齐也,不共楚职,曰:“自郢及我九百里,焉能害我?”夏,楚灭黄。王以戎难故,讨王子带。秋,王子带奔齐。冬,齐侯使管夷吾平戎于王,使隰朋平戎于晋。
王以上卿之礼飨管仲,管仲辞曰:“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若节春秋来承王命,何以礼焉?陪臣敢辞。”王曰:“舅氏,余嘉乃勋,应乃懿德,谓督不忘。往践乃职,无逆朕命。”管仲受下卿之礼而还。
君子曰:“管氏之世祀也宜哉!让不忘其上。《诗》曰:‘恺悌君子,神所劳矣。’”
【译文】
十二年春季,诸侯修筑卫国楚丘城的外城,这是因为防备狄人的侵犯。黄国依靠诸侯与齐国的亲善关系,不向楚国进贡,说:“从楚国郢都到我国有九百里之远,楚国又怎么能危害我国?”夏天,楚国灭掉黄国。
周襄王由于戎人侵犯王城的原因,发兵讨伐招引戎人的王子带。秋天,王子带逃到齐国。冬天,齐侯派管仲让戎人同周天子议和,派隰朋让戎人同晋国讲和。
周襄王按上卿的礼节宴请管仲。管仲推辞:“臣是低贱的官员。齐国还有天子所任命的国氏、高氏在那里,假如他们在春秋两季来接受天子的命令,又用什么礼来款待他们呢?臣子谨请辞谢。”天子说:“舅父,我嘉美你的功勋,嘉美你的美德,这可以说是深厚真诚不能忘怀的。去执行你的职务吧,请不要违背
我的命令!”管仲最终还是只接受了下卿的礼节而返回齐国。
君子说:“管氏历代享受祭祀是多么合适啊!他谦让自好而没有忘记爵位比他高的上卿。《诗经》说:‘和悦平易的君子,是天神所要福佑的。’”
僖公十三年
【原文】
十三年春,齐侯使仲孙湫聘于周,且言王子带。事毕,不与王言。归,复命曰:“未可。王怒未怠,其十年乎。不十年,王弗召也。”
夏,会于咸,淮夷病杞故,且谋王室也。秋,为戎难故,诸侯戍周,齐仲孙湫致之。
冬,晋荐饥,使乞籴于秦。秦伯谓子桑:“与诸乎?”对曰:“重施而报,君将何求?重施而不报,其民必携,携而讨焉,无众必败。”谓百里:“与诸乎?”对曰:“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道也。行道有福。”
郑之子豹在秦,请伐晋。秦伯曰:“其君是恶,其民何罪?”秦于是乎输粟于晋,自雍及绛相继,命之曰“泛舟之役”。
【译文】
十三年春季,齐桓公派遣仲孙湫到成周聘问,同时商量要周天子召回王子带的事情。聘问结束后,仲孙湫没有向周天子说起王子带。回国后,向齐侯报告说:“现在还不行。天子的怒气失去,也许要等十年吧!不到十年,天子是不会召他回去的。”
夏天,僖公在卫地咸和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会见,这是因为淮夷使杞国受到威胁的缘故,同时也是为了商量如何捍卫王室。秋天,由于戎人导致的祸难,诸侯派兵戍守王城。齐国的仲孙湫奉命领了援军。
冬季,晋国发生严重饥荒,派人到秦国请求购买粮食。秦穆公对大夫子桑说:“给他们提供吗?”子桑回答说:“再一次施给恩惠而得到晋国的报答,那君王还有什么要求呢?再一次施给恩惠而得不到晋国的厚报,他们的百姓必定人心离散。人心离散了再去**他们;没有民众的支持,就必然失败。”秦穆公对大夫百里说:“给他们吗?”百里回答说:“自然灾害的发生,各国总会交替出现的。救援灾荒,体恤邻国,这是合乎道义的。按道义办事必会得到福禄。”
郑的儿子豹正在秦国,他请求乘机攻打晋国。秦穆公说:“憎恶晋国的君主是很自然的,可是晋国的百姓又有什么罪呢?”秦国于是把粮食运送到晋国,从秦都雍到晋都绛,一路上运粮的船队络绎不绝,人们把这次运粮称为“泛舟之役”。
僖公十四年
【原文】
十四年春,诸侯城缘陵而迁杞焉。不书其人,有阙也。鄫季姬来宁,公怒,止之,以鄫子之不朝也。夏,遇于防,而使来朝。秋八月辛卯,沙鹿崩。晋卜偃曰:“期年将有大咎,几亡国。”
冬,秦饥,使乞籴于晋,晋人弗与。庆郑曰:“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四德皆失,何以守国?”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庆郑曰:“弃信背邻,患孰恤之?无信患作,失援必毙,是则然矣。”虢射曰:“无损于怨而厚于寇,不如勿与。”庆郑曰:“背施幸灾,民所弃也。近犹仇之,况怨敌乎?”弗听,退曰:“君其悔是哉!”
【译文】
十四年春天,诸侯在齐地缘陵筑城并把杞都迁往那里。《春秋》未记载筑城的人,是由于文字有缺漏。鄫季姬回鲁国娘家,僖公十分生气,留住她不让回去,是因为鄫子不来朝见的缘故。夏天,季姬和鄫子在鲁国的防地见面,她要求鄫子来鲁国朝见。秋天,八月辛卯日那天,沙鹿山崩塌。晋国的卜人偃说:“一年内将会有大灾难,差点儿要使国家灭亡。”
冬季,秦国发生饥荒,使人到晋国请求购买粮食。晋国不答应其请求。庆郑说:“背弃恩惠就不是亲善的行为,幸灾乐祸就是不仁,舍不得财物救济别人就是不祥,使邻邦愤怒就是不义。这四种道德都丧失了,凭借什么东西来维护国家的生存呢?”虢射说:“皮如果已经不存在了,毛又依附在哪里?”庆郑说:“丢掉信用,背弃邻国,一旦发生了患难,谁来救助我们?没有信用,患难就会发生;丧失救援,国家必然灭亡。这就是事理的必然结果。”虢射说:“即使给他们粮食,秦国对我们的怨恨也不会有所减少,却反而增加了敌人的实力,不如不给他们粮食。”庆郑说:“背弃人家施舍的恩惠,幸灾乐祸,是百姓所唾弃的。就是亲近的人尚且会为此成仇,更何况是有仇的敌人呢?”惠公不听。庆郑退出去,说:“君王早晚有一天会懊悔这件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