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比赛的第一节,结局一模一样。
但过程不太一样,说白了,经过了总决赛G1的试探之后,林大浪也明白了,只要他的超远三分才能够杀死比赛。
所以这场比赛,林大浪从一开始就投出了他的Logo三分。
但这场比赛,他的状态就差了很多了。
他开局连续得Logo三分出手,却只投了一个3中1,雷霆见此,甚至敢于放任杜少一对一防守林大浪,而不设置包夹防守了。
结果就是,状态不如上一场比赛的林大浪,还是靠着纯熟、繁多的进攻技巧,带领尼克斯以一个35比34的比分,结束了首节比赛的战斗。
1分的领先可以忽略不计,但接下来的第二节,轮换时刻,对于雷霆而言,就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了。
说起来,总决赛的G2和G1还有一点不同,林大浪的犯规变少了,主要是尼克斯也吸取了上一场比赛的教训,对林大浪的保护是愈发的严密了。
严密的保护之下,林大浪一直都没有犯规进账。
而第二节,轮换对轮换,林大浪继续尝试着Logo位的三分,只要他能投进Logo位的三分,那这场比赛,就会是上一场比赛的翻版。
结果,这场比赛林大浪的状态确实是差了不少,第二节开局,他的一记Logo位的三分就失准了。
比赛,也因此变得和G1完全不同了。
虽然,尼克斯的轮换阵容,依靠着他们的板凳深度,以及能够持续出战的铁人林大浪,对拥有新科最佳第六人的雷霆也能够占据一定的优势。
但这场比赛,林大浪的状态一般,尼克斯的优势就没那么大了。
第二节的前半段,比赛还是很焦灼,在官方暂停前,尼克斯甚至都是落后的。
只能说,裁判浅尝辄止的偏哨,还是给尼克斯制造了很大的麻烦的,带着替补阵容打了一会,林大浪意识到了这场比赛,他必须再掏点东西出来了。
于是,第二节的后半段,林大浪掏出了已经许久不见的低位单打,以及,他直接把他的位置,挪进了中锋位置。
化身中锋的林大浪,进攻的戏份一下子减了不少,但他的策应进攻,他的防守,一下子就发挥了作用。
尤其是防守,打到那个阶段,林大浪也不在意犯规不犯规的了,反正这场比赛到现在,他都还没有犯规。
他在防守端加大力度,直接一个人就把雷霆的进攻区域,压缩到了中距离及以外,雷霆的进攻,一下子就变得十分艰难了。
对此,杰夫·范甘迪吹了一波:“这就是中锋版韦弗·林的威力啊,他的菜鸟赛季,作为中锋的他就打出了这样的防守表现,可惜,第二个赛季,他就越打越靠外了。”
作为中锋,林大浪的进攻机会是少了很多,他为什么掏出许久不见的低位进攻?原因就是他作为中锋,低位的机会是比较多的。
而从进攻端来说,林大浪的低位进攻,是逼迫着雷霆的防线收缩了,雷霆收缩防线之后,尼克斯的外围自然是出现了很多的机会,比如,丹尼·格林、达尼洛·加里纳利的三分,就开始发力了。
第二节的后半段,尼克斯突然的一波发力,就这样把比分的差距又一次的拉开了。
emmm……
不过这场比赛尼克斯拉开比分的方式,就有些不同了,上一场比赛,他们靠的是更加凶猛的进攻。
这场比赛,他们靠的则是以林大浪为核心的防守。
不过这场比赛的打法,还是让林大浪背上了很多犯规的,短短半节时间,裁判就吹了他三次犯规。
场边的史蒂夫·科尔很紧张,林大浪却是没什么所谓的,他知道,这是尼克斯的主场,裁判最多也就只能吓吓他,不可能真的给他吹下去的。
真给他吹下去了,那对已经被噤声的林大浪来说,就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了。
半场结束,尼克斯取得了一个11分的领先,相比G1,这场比赛尼克斯的领先进度就慢了不少了。
而后,第三节,两边又是主力尽出,这场比赛,裁判就不往回找补了。
裁判不补哨,那尼克斯还是不能像G1那样,迅速地终结比赛的悬念的。
说白了,G1尼克斯能够三节结束战斗,真正的原因是裁判第三节对尼克斯的“偏帮”,不然,雷霆起码也是能够把比赛拖到第四节的。
当然,逆转是不可能逆转的,G1来说,尼克斯半场对雷霆的压制,就足以让他们取下比赛的胜利了,不然,裁判也不至于第三节吹补哨。
这场比赛,裁判不吹补哨了,原因则是,雷霆看着还有逆转比赛的希望。
但实际上,从第二节的后半段开始,尼克斯的比赛强度,就已经大幅领先这支雷霆了,和所谓的主力阵容不主力阵容的,没什么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