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如期举行,许是李旦登基之后,大唐朝野上下安稳,相比较与往年七八百人的应举者,今岁已超过一千余人。
好在娄师德做事十分讲究章法,又有考功司的郎中沈佺期坐镇主考,一切倒也是十分的顺利。
按照程序,沈佺期与考功司的员外郎先是将所有应举者的答卷仔细审阅了一番,将其中优秀者筛选出来,最终拟定了一份大名单。
相比较往年,一科仅取士十余人,李旦登基之后,增加了取士的人数,去年取士便已经超过了二十人,今年的名单人数比往年也要多一些。
沈佺期先是拟定了大名单,然后将名单及答卷呈送给了礼部,由礼部再圈定最后的二十五人名单。
放榜之前,礼部将录取名单进呈宰相征求意见,这便是呈榜。
宰相们若是不同意,还可以对名单进行改动。
对,你没有看错,宰相可以对名单进行改动。
如此可知,若是宰相们想要让某人取为进士出身,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
除非遇到士子们滋扰生事,皇帝会亲自覆试,录取者若是覆试不中,主考官往往会被责罚,也因会被贬官。
大唐对科举舞弊的处罚算是比较宽容的,只是处理人,贬贬官而已。并不是像后世的朝代那般,对胆敢科举之中舞弊的官员,格杀勿论。
从这些方面也可以看出,大唐科举的不规范。
所以很多人认为,真正规范的科举其实因该是从宋朝之后才开始的。
李旦虽然也知道大唐科举存在一定的弊端,但是还没有到也必须改革的地步。
但是这一次从张若虚口中得知了科举的弊端,又见他四处托请,攀附关系,心知现在的科举风气并不正。
李旦也有意试探一番。所以这一次的科举,李旦便钦点让一向做事谨慎的娄师德负责。
当沈佺期将名单交给娄师德之后,娄师德端详了许久,便逐一问起了名单上诸人的身份。
“这崔赋昉。。。”娄师德问道。
“他家乃博陵崔氏门人,祖父乃是原户部尚书崔枢。。。”
“这豆卢勉孝呢?”
“他乃是原尚书左仆射豆卢钦望的侄子。。。”
。。。
娄师德所问之人,沈佺期一一回答,要不是名门望族之后。。。要不就是高官之后。。。
这些被录取之人,多是已经拜过码头了,或者是有贵人向沈佺期做过推荐,当然去拜见各位宰辅们的士子自然也不会少。
不过娄师德却异常的谨慎,自从自己接了李旦旨意之后,便以避嫌为由,没有见过任何一个士子,哪怕是大臣之中有人托请推荐,娄师德也都是打着马虎眼匆忙回避。
再加上娄师德以前多是在外面领军作战,与朝中权贵们的纵横关系不深,所以很多人也不好贸然前来拜访引荐。
娄师德看着名单,微微皱起了眉头,倒不是说这些人没有才华,而是说普通人寥寥无几。
这让娄师德有些为难,虽说普通人读书有些困难,但是其中也不乏有才之人。
原本科举考试是应该交给礼部来做的,但是这一次却突然交给了娄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