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早已练就喜怒不形于的本领,连夹菜的动作也不只短暂停顿,便神色如常道:
“哦?你如何确定他不曾碰过那女子?”
“自然是……”王山正要回答。
却见周丞平静道:“想仔细些再说。
”
王山陡然清醒,看了他一眼,改口道:
“大人提醒的是,我的确不曾确认过,只是那小妾的一面之词。
”
许多事,本就无须说的太明显。
以二人曾经共事的默契,王山已猜出周丞的想法。
对方此来,明显是要寻自己拿证据,对付赵都安。
正如王山当初,故意设套,给赵都安送女人,也是为了拿下他的把柄,以此绑住这位女帝面首。
可惜他失败了,手中并没有周丞需要的证据。
但对于习惯了徇私枉法,也擅长玩弄律法的大理寺卿而言,证据这种东西,本就是可以无中生有的。
当然,凭空捏造只能对付小人物,而无法骗得过女帝的眼睛。
所以,周丞需要王山的配合,需要一个合适的,可以经得住查验的把柄。
王山当然确定,赵都安没有动那名小妾。
不只因为小妾的话,也因为他亲自验过,并且在赵都安走后,他亲眼看到过小妾被捆成粽子的模样。
但外人不知道。
如秦俅,只记得赵都安进去和出来后的样子。
而王家的一众仆从丫鬟家丁,乃至当日宴上作陪的人,则可以佐证,赵都安的确在王家睡了。
知道真相的,只有王山和那名小妾,那这件事便是可以大做文章的。
比如说,有没有一种可能,换一个说法:
赵都安酒醒后,发现自己与小妾滚了床单,但惧怕被女帝知晓,从而失宠,进而威胁恐吓了小妾,说没碰她?
王山领会到了周丞的意思,所以他选择了配合。
虽然他也并不愿意得罪赵都安,但他没得选。
“所以啊,事关一名女子清白的事,怎么可以不仔细查验?”
周丞捏着筷子,夹了块豆腐,悬在陶碗上,任凭浑河的风吹去滚烫:
“那名女子如今在何处?本官想见见她。
”
呸,你是想让她当证人,攀咬姓赵的吧……
王山表情尴尬,小声道:
“那日赵都安离去后,我便将她赶出去,不久后死了。
”
真相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