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1章
在听完了李贤的阐述后,刘善的额头上顿时就见了汗,无他,李贤这是要掘了儒家的根啊,一旦消息传扬出去,那些文人墨客还不得群起抗议。
“朕不怕告诉你,等中小学普及开后,朕会取消科举,另设行政学院、律法学院,学员就从中学毕业生中择优录取。”
“两所学院的毕业生中,绝大部分都将进入官府体系。”
“当然了,这都是后话了,一切都得等中小学普及开后再来详细规划,卿不用担心一时之骂名,待到将来,卿必会留名青史,后世人怕是少不得要尊称卿一声‘大唐教育之父’呢。”
刘善猜得一点都没错,李贤就是要掘了儒家的根,概因儒家那一套固步自封的东西已经无法适应大唐的蓬勃发展之需要了。
不革新,大唐就无法与时俱进,一旦别的国家赶了上来,大唐迟早会走向衰败。
而这,是李贤断然无法接受的。
“微臣不敢,微臣惶恐。”
李贤倒是满不在乎地开着玩笑,可刘善却是有苦难言,奈何,李贤主意既定,他也不敢再多进言,不过,心下里却是做好了被文人们群起攻讦的思想准备。。。。。。
刘善的预感很快就变成了现实——第二版的教育大纲都还没正式搞定呢,朝野间的滔滔激愤就已掀起了。
不止是民间那些名流在骂娘,朝廷中也有不少官员上了本章,弹劾刘善妖言惑众,蒙蔽圣上。
喊打喊杀声震天狂响,直整得刘善差点就成了过街老鼠。
好在李贤第一时间就站了出来,明确表示刘善所为乃至出自他的主意。
并公开宣布:“朕向不以言罪人,有什么反对意见都可以提,只要合理,朕便会采纳,但,教育革新势在必行,不愿学的,可以不学。”
“但,十年后,朝廷将取消现行的科举制度,改为从各大院校毕业生中择优录取官员。”
“另,朝廷将会在中小学普及后,新建三十所大学,以确保足够多的优秀中学毕业生能进入大学深造。”
对李贤的这么番讲话,反应最为热烈的无疑要属那些工坊主们了,不为别的,只因他们苦技术员稀缺久矣——目下各大院校的毕业生基本上都被工部招去了,能流落在市面上的,可谓是少之又少。
这状况,让那些想将工坊做大做强的工坊主们无不为之大伤脑筋——没谁会跟钱过不去啊。
理所当然地,他们对朝廷要扩大院校规模的决定,自然是欢欣鼓舞,不少工坊主纷纷表示愿意捐资助学。
对这等表态,李贤很满意,但却并没急着接纳,概因目下大规模办学的条件尚不具备,终归得等师范院校先建立起来后,方才能奠定个基础。
而这,显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成的。
饭得一口一口地吃,步子太大,容易扯到蛋。
所以,李贤也就只是在礼部名下新设了个司——教育司,将原本的学政体系全都归并进了其中。
再有便是将师范学院招生考试的科目以及课本刊印了出来,发行天下,并宣布招生考试将会定在每年的七月初一,考点暂定为洛阳、长安、扬州三地,待得师范院校普及到各省后,朝廷自会另有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