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水车只是一个雏形,并没有多大作用。”
“若是一个7步大小的水车,灌溉一二百亩田地应当是没问题的。”
“当然这个数值,还需实际测验之后才知晓。”
“一二百亩。”
“一二百亩。”
在听完秦安所言之后,治粟内吏眼神有些呆呆的,口中不断的重复着秦安说的话。
一辆水车便能灌溉一二百亩田地。
若是全国各地的河流旁都架起这样的水车……。
治粟内吏现在觉着右相所说的粮食增产三成,还是说的保守了。
虽然有郑国渠,都江堰等水利工程在,可大秦境内的田地,多数还是依靠桔槔汲水,或者担着木桶,一桶一桶的浇灌,致使田地灌溉的效率极低。
可有了这水车,便能日夜不停的对田地进行灌溉,节省人力不说,效率也比之前快了数倍。
那些因为地势高只能依靠降雨维持一点收成的田地,也能顷刻间从薄田变为中田。
还有那用石磨,石碾磨成的面粉,做成各种饼子、面条、馒头后,小麦便可从辅粮变为主粮。
往日里那些不喜种植冬麦,而是选择休耕的黔首,便可在冬季种植上小麦。
如此一来,大秦的粮食产量,翻倍都不是问题啊。
这样的话,小麦便不能不计在收租范围之内了。
可右相似乎没有发现其中的问题?
要不要开口呢?
治粟内吏一时拿不定主意。
算了,先问问左相再说吧。
打定主意之后,治粟内吏悄然退下,慢慢的滑行到王绾的身边。
此刻,太阳已经行至日中。
火辣辣的阳光照在程商、徐木等人身面庞上,豆大的汗水顺着他们的脸颊不断的滴落。
看着他们,秦安的心中涌起一阵说不出的悸动。
劳动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
同样,劳动人民最辛苦。
人类文明的发展,就是一部认识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过程。
第一阶段自然是火的发现和利用。
第二阶段便是畜力、水力、风力等自然动力的利用。
第三阶段就是石油,电力等。
现如今的大秦,还处于第二阶段初期,已经充分利用了畜力,但对于水力、风力还不会加以运用。
没有桔槔车,无数的黔首百姓只能拼了命用自已的身体去搬运那些重物。
没有水车,他们也只能拼了命的一趟趟去担水,就为了能多产出那么一点点的粮食,好让自已填饱肚子。
除了战乱,疾病以外,这也是古时候的黔首百姓寿命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他们的身体早就被繁重的工作累垮了。
所以,秦安觉着,自已除了要弥补历史的遗憾之外,更重要的是将天下的黔首百姓从田地里面解放出来,并且找到一个可以让天下人都能安居乐业的良策。
终止历史惨痛的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