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丝文学

屌丝文学>悠悠故乡情淡淡思乡愁出自哪儿 > 02(第1页)

02(第1页)

在佛殿门口的一块石头上,有两个浅浅的窝痕。据说是明朝时期陕西关中地区的一名民间烈女宋巧娇,趁大司仪太监刘瑾公公伺候太后到法门寺降香,冒死下跪喊冤告状,由于当时宋巧娇在佛殿前久跪不起,才把大殿前的石头跪出了两个膝盖窝。后来参观的人们每当到了这两个膝盖窝旁边,都要用脚去蹭蹭,使得这两个膝盖窝越蹭越深。我分析,两个膝盖窝可能只是个传说,恐怕不是跪出来的,而是人工雕琢而成,后来被来法门寺参观的人们反反复复地用脚蹭出来的。

由此,宋巧娇到法门寺告状,就演绎为一段在陕西关中脍炙人口、久传不衰的凄美故事……

宋巧娇是关中老秀才宋国士的女儿,宋国士不善经营生计,家道陷入困顿,无奈将幼子宋兴儿送与地主财东刘公道做家奴。

一天上午,孙寡妇年轻貌美、活泼可爱的小女儿孙玉姣坐在家门口做女红,与风流倜傥的富家子弟傅朋偶然相遇,两人一见钟情,互生爱慕,年少轻狂的傅朋便以买鸡之名主动上前与孙玉姣搭讪,故意留下玉镯为信物,想试探孙玉姣的态度。这一切被躲在树后的刘媒婆看在眼里,热心而贪财的刘媒婆拿去孙玉姣的一只绣鞋,答应为孙玉姣前去说媒提亲。不慎绣鞋被刘媒婆自幼混迹江湖、恶贯满盈的儿子刘彪偷去,谎称孙寡妇状告傅朋调戏其女,想以此讹诈傅朋一笔钱财,被地主财东刘公道看见,当场加以阻拦。

玩世不恭的刘彪当晚欲到孙家骗奸孙玉姣,误将临时走亲访友、当晚住在孙玉姣房中的舅父舅母杀害。出于记恨刘公道中途阻拦坏他好事,刘彪企图嫁祸于他,故意将人头丢在刘公道院中。刘公道发现后怕惹上人命官司,命宋兴儿将人头丢进后院枯井,又怕宋兴儿走漏消息惹祸上身,便将宋兴儿杀死也推入枯井。

孙寡妇上报官府弟弟、弟媳被杀,眉坞县令赵廉在公堂上看到孙玉姣身带玉镯,反复讯问,认定这是一起男女奸杀案,孙玉姣和傅朋禁不住威逼利诱屈打成招,县令赵廉下令将孙玉姣和傅朋二人收监。

地主刘公道又前来报案,说宋兴儿盗走家中财物逃逸。县令赵廉刚愎自用,认为自古奸盗连环,认定宋兴儿是杀人凶手,连夜拘捕宋国士,命其交出宋兴儿。宋巧姣对此事心存疑窦,认为其弟尚幼,不可能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就利用和案情相关人员接触的机会,多方打探,使案情水落石出,真相大白。

为惩治恶棍,保护父亲幼弟,帮助傅朋与孙玉姣申冤,宋巧姣趁大司仪太监刘瑾伺候太后到法门寺降香之际,机智勇敢,在法门寺佛殿前长跪不起,冒死替弟喊冤,太后确定受理。在佛殿中,宋巧姣将前因后事细说一遍。刘瑾受太后所嘱,命赵廉复查此案。赵廉抓到刘彪、刘公道等一干人犯审问,使案情真相大白。最后判决刘彪、刘公道处斩,刘媒婆杖三十,宋巧姣旌表孝女,太后赐宋、孙二姣与傅朋成婚。

由于宋巧姣告状的故事发生在法门寺,民间艺人根据以上故事情节,编成秦腔大戏《法门寺》,成为上百年来在陕西关中一带久演不衰、脍炙人口的经典戏曲剧目。

周公庙

周公庙地处乔山脚下凤凰山南麓,距离岐山县城十三里,距离我们村子大约二十里。老家人对有些字的发音不准,把周公庙念成“周古庙”,一字之差,让我自小一直以为周公庙就是座古庙。上初中后学习历史,才知道“周古庙”应该读作周公庙。

周公是西周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周公庙是周原地区的老百姓为纪念周公的历史功绩而修建的一座庙宇。周公庙在岐山、扶风一带之所以有名,一是周公在历史上影响很大,万民敬仰。二是周公庙有庙会,每年农历三月初十庙会,附近十里八乡的老百姓从四面八方赶到周公庙逛庙会,把周公庙炒得越来越热,让周公庙在关中西府地区影响变得很大。

我先后去过两次周公庙,第一次是念初中的时候借着周公庙有庙会,我们几个初中同学相约一起去趟周公庙。记忆中的周公庙庙会规模很大,庙会所在地的道路两边支满了卖各种风味小吃的摊点,还有骡马市、猪羊市和农具交易市场。逛庙会的人熙熙攘攘,络绎不绝。

逛了半天庙会,托一位同学的亲戚去周公庙看了看,那时候还没有旅游概念,仅仅是进去看了看周公庙的建筑,留下的印象不深。第二次是2002年我在国务院派驻国家电力公司监事会工作期间,去陕西省电力公司和宝鸡市供电局检查工作,时任宝鸡市供电局局长是我的扶风老乡,利用周末休息时间他陪同我们去了一趟周公庙。我主动要求他找一位导游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历史,让我对周公庙及周公在历史上的丰功伟绩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周公庙原名周公祠,始建于唐初,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印象中,周公庙三面环山,是一块典型的风水宝地。光秃秃的凤凰岭下全是庄稼地,唯独周公庙附近绿树成荫,树木参天,让人感到非常神奇。周公庙门前古柏参天,庙内绿树成荫,郁郁葱葱,花草遍地,河水充盈,流水潺潺。走进庙门,花草盈展,殿宇雄伟。周公的塑像睿智儒雅,仪表神态充满智慧。庙区的建筑布局对称,亭台楼阁玲珑雅致,庙内现存的周公、召公、姜太公及姜圣母殿多为清代建筑,带有浓郁的关中建筑风格。

据导游小姐介绍:周公名姬旦,是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周武王的弟弟,是辅佐其父兄推翻商纣暴政,建立西周王朝的得力助手和有功之臣,也是一位深谋远虑的政治家、军事家。周文王在世时,周公孝顺有加,为人处世以仁爱为本。后来又辅佐武王讨伐商纣,经过牧野之战,纣王大败,逃回朝歌后自焚于鹿台,商纣宣告灭亡,西周王朝由此实现了天下一统。周公因功勋卓著被武王分封于鲁地,周公从国家大局考虑没有去鲁国,选择继续留在武王身边,帮助武王,辅佐朝政。据说周公的晚年曾隐居于凤凰山南麓,制礼作乐,实现了天下大治,万民归心,周公逝世以后便埋葬于此。

周公在西周历史上之所以影响很大,威望极高,得益于以下五方面:一、辅佐周武王实行分封制。武王灭商,周民族突然由一个小邦国家变成统治天下的泱泱大国,如何治理一个地域辽阔的庞大国家,怎样才能久远统治天下,是周武王和周公、姜太公一直苦思冥想的大事。经过反复商议,一致认为实行分封制最好,通过实行分封制,建立藩屏,护卫王室;稳定政局,镇抚各族;抵御外侮,巩固边防。所谓分封制,就是封邦建国,由武王将王室成员、有功之臣以及先王圣贤的后代,分封到各个地方做诸侯,给予他们代表周天子管理辖区的权力。

其中周武王将周公封在曲阜,称鲁国,将姜太公封在营丘,号齐国。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表明,分封制不仅对于巩固西周政权至关重要,对于此后的中国历史更是影响深远。

二、平定管蔡叛乱。武王在消灭商纣之后,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日渐衰弱。当时国家初定,百废待兴,儿子又小,周武王就想传位于弟弟周公,周公坚决不接受兄长的安排。武王死后,他的儿子姬诵继位,称成王。成王年龄太小,无法处理国家大事和繁重政务,西周又刚刚建立,立足未稳,内忧外患。按照周武王的遗嘱,周公毅然担当起治国安邦的重任,辅佐成王代理朝政。

虽然周公文武兼备,由他辅佐朝政还是引起了王官兼地方诸侯双重身份,并享有控制东方诸侯国大权的管叔、蔡叔的强烈不满。他们不甘大权旁落,便勾结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和殷商旧臣发动叛乱,一时间反周声势浩大。周公亲自辅佐成王率军东征,对管蔡叛臣和商纣余孽进行坚决讨伐,经过三年苦战,终于平定了管蔡叛乱。在平叛过程中,成王逐渐成长起来,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已经能独立处理国事,于是,周公主动还政于成王,成为千古佳话。

三、创建东都。辅佐成王平定叛乱以后,周公深谋远虑,高瞻远瞩,认为发生叛乱的主要原因是周都位置偏西,远离中原广袤殷商大地,不利于对东方大地实行有效管控。为了西周基业常青,周公亲自主持在地理位置独特、可防可守的洛邑修建东都,使洛邑既成为东方重镇,又成为保护镐京的门户。周朝从此有了东西两个都城,原来的都城是周朝的发祥之地,称为“宗周”,新建的都城称为“成周”。成王亲政后,依然留在镐京,派周公驻守“成周”,西周从此将千里之地连成一片,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局面逐渐形成。

四、制定周朝礼乐。东都洛邑建成之后,周王朝进入稳定发展阶段。为了辅佐成王安人心、定天下,周公开始着手制礼作乐,运用典章制度,规范礼仪,教化天下。周公为制礼乐,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博览典籍,寻访贤士,在前代礼乐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形成了一套适应西周王朝统治需要的礼乐制度——《周礼》《仪礼》《礼记》,使西周王朝君臣、长幼之间,既能尊卑有序,又能和睦融洽,既规范了社会秩序,又使周朝从此进入礼乐文明社会。

五、忠君楷模。武王率军灭商班师回京后,由于讨伐商纣操劳过度,突发重病,身体每况愈下,就连当时的一流名医也查不出具体病因。周公作为周王朝的太宰,既要处理繁忙政务,又要为武王的健康四处奔忙。一想到周朝的江山来之不易,周公手抚胸口,泪如雨下,心中感念祈祷:“上天明鉴,如果一定要人死,就让我来代替兄长吧。”为表心迹,周公把以上祷辞写下,装入金匣子,希望感动上天,挽回武王的生命。

武王去世后,周公既要忙于政务,还要辅佐年幼的成王。有一次,成王生病,十分严重。周公非常焦急,每天守在成王身边嘘寒问暖。

眼见成王病情越来越重,周公就剪掉自己的指甲,沉入大河,向河神祈祷:“希望神明不要怪罪年幼的成王,要是取命,就让我代成王去死。”祷告之后,周公将祷辞又收藏在金匣子里。

成王亲政后,几位大臣挟私报复,多次在成王面前诬陷周公,众口铄金,成王渐渐对周公产生了猜疑,周公无奈只好去楚地躲了起来。

这年秋天的一天,天空突然电闪雷鸣,狂风暴雨不止,眼看就要成熟的庄稼全被浸泡,高大的树木连根拔起,房屋连片倒塌,百姓流离失所。

西周王朝上下惊恐万分,成王与大臣们慌忙身穿朝服,列队祭拜祖先、神灵。成王还命人翻阅府库中收藏的文书,希望从中找到应对之策。

结果意外发现了周公留下的金匣子和当年周公愿代武王和成王去死的祷文。成王为自己听信谗言、误会忠良羞愧不已,明白为何老天震怒,发此天灾。赶忙派人去楚地找回周公,用最隆重的礼仪迎接周公回朝继续辅政。随之风雨停息,风和日丽,艳阳高照。第二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西周老百姓欢欣鼓舞。

周公去世前,留下遗言希望死后把他葬在“成周”,成王认为周公功劳盖世,理应葬在“宗周”,下令将周公安葬在他晚年曾经隐居过的地方,紧邻周文王,以彰显周公的丰功伟绩。

走出周公庙,我心潮起伏,感慨万千,为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位睿智儒雅、才华出众、深谋远虑、功劳盖世的经天纬地之才而感动不已。我更感慨周原大地上勤劳朴实的老百姓重情重义、矢志不渝地追思悼念这位旷世之才。

青铜器之乡

浓浓的家乡情结,让我对家乡的事情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接触、随之又刻意收集了有关“周原遗址”的许多考古音像、文字资料。做梦都没有想到,在我的家乡,在扶风县与岐山县交界处二十多平方公里的周原遗址上,竟然埋藏着三千年前西周王朝的繁华都市、王朝宫殿和豪门宅第,还有大量价值连城的历史珍宝——青铜器。

几天来,我的心情始终被家乡三千年前的文明、繁华而震撼着、感动着,久久不能平静……

1890年,历史定格在清朝光绪十六年,在距离我们村正东方向二里的任家村,有一个名叫任致远的村民在村南土壕挖土时,意外发现了一个青铜器窖藏,里面藏有一百二十多件青铜器,其中最为珍贵的一件文物被考古专家称为克鼎,从克鼎铭文看,这尊鼎为克氏家族所铸。克当时是周王身边的豪门贵族,职务开始是“式”,是带兵打仗的将军,后来被周王重用为“膳夫”。据史料记载,“膳夫”是负责周王日常生活起居的人,权力很大,平时的言谈举止、所作所为大都传达着周王的旨意。

在距离我们村子西北方向五里的贺家村也出土过一批青铜器,其中比较珍贵的有大盂鼎、大丰簋和毛公鼎,其中毛公鼎里面刻有四百九十七个字的铭文,毛公和克氏家族一样也是周王身边的豪门贵族,毛公鼎是毛公为了歌颂周王功德而铸,具体记载了当时的统治者周宣王要求大臣们处理政务时要广开言路,在征收税赋时不能贪污,对下属要严加管束等内容。

时光荏苒,时隔五十年后的1940年,还是在任家村,任致远的孙子任登孝和一个叫任玉的小伙子在土壕挖土时,又一次意外发现了一个塌陷的地洞,钻进去一看,洞内整整齐齐地码放了六十多件青铜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