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丝文学

屌丝文学>全世界都在向你奔来 > 第二章 独立捍卫女人的尊严(第2页)

第二章 独立捍卫女人的尊严(第2页)

命运总是爱捉弄人,夏洛蒂在文学上获得成绩之后,一连串的噩耗如连环炸弹般袭来。1848年秋到1849年的短短一年间,病魔相继夺走了她的弟弟和两个妹妹。夏洛蒂坚持完成了《谢利》一书,寄托了她对妹妹艾米莉的哀思,并描写了英国早期的工人运动。

夏洛蒂的一生遭遇了太多的挫折与不幸,她的生活本身就是一个让人伤感的故事。从幼年丧母到痛失兄弟姐妹,她经历面对,化悲愤为力量,把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化作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发出自己的声音。

女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可以没有动人的容貌,但绝不可以没有睿智的头脑和独立的经济能力。夏洛蒂深知自己并不具备女性特有的魅力,上帝没有赐予她娇美的面容。据她的同学回忆,少女时的夏洛蒂身材瘦小,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没长够尺寸”。她戴着厚厚的眼镜,她那嘴巴和大鼻子也不太招人喜欢,而从小到大的生活环境也不可能使她具有楚楚动人的气质。然而,夏洛蒂却发出了铿锵有力的声音:“你以为我贫穷、低微、不美、渺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和你有一样的灵魂、一样充实的心。如果上帝赐予我一点美、许多钱,我就要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不是以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准则和你说话,而是我的心灵同你的心灵讲话。”夏洛蒂的自尊和独立,使她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坚持活出自我,才不会被别人看低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尝遍了酸甜苦辣,但只有经历过这些,我们才能成长。也许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太多遗憾,当别人说“你变了”的时候也带有丝丝的哀愁,但这就是人生必经的过程。人总是需要慢慢成长,就算你怀念在幼儿园无忧无虑的时光,也只能看着小时候的老照片珍藏回忆。成长会让我们变得越来越美丽,会让我们更加珍惜现有的时光,会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人生百态。就像下面这个女演员,现在的她是光芒万丈的,但谁能想到十几年前的她过着怎样的生活,谁能想到这些荣耀的背后又付出怎样的努力呢?在充满非议的道路上,她始终表现出自我的尊严,尽管别人不一定喜欢,但成长之后的她会为自己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

安妮·海瑟薇出生于纽约市,在新泽西州长大。孩提时代的海瑟薇就对戏剧表演极为痴迷,早期,她还在家乡的造纸厂剧院上过课。2011年,该剧院学校的校董米克·麦基纳尼在一种与生俱来的自信,这确实让她脱颖而出……她小小年纪就表现出了惊人的专注和对表演的热爱,这让剧组的其他人都备受鼓舞。”1998年上高中时,海瑟薇因出演学校的舞台剧《豌豆公主》而获得了“造纸厂剧院新星奖”,该奖是授予新泽西州最优秀的年轻演员的一个奖项。凭借自己的才华,海瑟薇很快便从新泽西州的地方剧院走上了电视荧屏,在电视剧《美梦成真》中出演了一个角色。海瑟薇的电视演艺生涯早早结束后,她又被推向了电影界,获得了擅长捧红喜剧明星的导演加里·马歇尔的电影试镜机会。

安妮·海瑟薇承认感觉所有讨厌她的人在她的“心上重重地打了一拳”。2013年海瑟薇凭借《悲惨世界》中芳汀一角揽获各大奖项时,很多人就表示了对她的厌恶,这已经不是秘密了。在接受《时尚芭莎》采访时,她回忆起在网上搜索自己名字时出现的一篇文章《为什么每个人都讨厌安妮·海瑟薇?》。

“心上被重重地打了一拳,”她回忆起那个瞬间,当时她和一些朋友正在为拍摄FunnyorDie搞笑视频寻找灵感。“十分震惊,感觉被侮辱了,十分尴尬。甚至现在都感觉耻辱。”

《纽约时报》的文章《我们真的讨厌安妮·海瑟薇吗?》分析了人们讨厌安妮·海瑟薇的主要原因——人们认为她很假。

但重要的是,《纽约时报》都站出来分析大家为什么讨厌一个好莱坞女演员,这事儿有点大。

如《纽约时报》所说,《旧金山纪事报》将安妮·海瑟跃状态达到了顶峰,twitter上每分钟就有19,685条微博是在骂她,她的获奖感言里每句话都有人在批评。“她管小金人叫作自我怀疑的武器,这话说得太恶心了。”人们对她的指控是“连吃饭喝水都像在演戏,上个娱乐节目之前都要对着镜子练习几十遍,随口讲出来的笑话全都是打过草稿。”人们不喜欢她的做法是“她在金球奖忘记感谢一个人,在《悲惨世界》获影片奖的时候比制片人先冲上去,补了一段自己的获奖感言。”

人生有的时候就是一场表演,以生活为舞台,以时间为布景,以情感起伏为线索,以经历的人与事为情节,以精彩与成功为高潮。有时,我们演得了别人,丢失了自己,成了舞台上的配角,被嘲笑,被侮辱,被戏弄。但最后我们终会做回自己,生活中,在别人面前,我们总是伪装成快乐的样子,把那些伤悲的人与事,隐藏在微笑下面,让它结成最坚实的疤,长成心里最坚固的地方。没有必要去抛洒那些廉价的泪水,那只能证明自己的懦弱和不堪一击。得到别人的怜悯和同情很容易,但只有自己站直了,坚持活出自我,才不会被别人看低,才能赢得他们的尊重和正视。如果你被别人讨厌,不要介意,你活着不是为了取悦别人。

安妮·海瑟薇在谈到自己的公众形象时说:“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装作没发生过?”“人们以这种方式对待我,但我从中得到成长。这一切让我成了更富有同情心和爱心的人。

力,每个人都是独立自由的个体,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谁也不可能获得所有人的喜欢。我们能做的,只有在这条毁誉参半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据说,安妮·海瑟薇试镜时从座椅上跌了下来,加里·马歇尔便决定让这个无名小辈来担任电影《公主日记》的主演。

尽管海瑟薇后来证明这则传闻并不属实,但这则传闻中海瑟薇那美丽动人而又笨手笨脚的形象却完美地概括了那位令《公主日记》轰动全球的“公主”的特点,海瑟薇也因此成了所有选角导演的首选。而真正引起影评人关注的是海瑟薇擅长转型的天赋。正如《旧金山纪事报》的米克·拉萨尔所言,海瑟薇“就像一只变色龙,她在我们眼前从刚开始的前途无望蜕变得近乎和奥黛丽·赫本一样优雅可爱”。尽管海瑟薇拥有这样的天赋,但她却是因其老少皆宜的公主气质才获得不少导演的再三青睐,得以出演《少爷返乡》《魔法灰姑娘》《小红帽》和《公主日记2:皇室婚约》等电影。到《公主日记》续集放映时,时年22岁的海瑟薇已开始走向成熟。导演加里·马歇尔后来开玩笑说,海瑟薇在一次宴会上“大谈尼采和叔本华,弄得迪士尼片方人员很紧张,于是我就说:‘安妮,干吗不先聊聊你的头发,待会儿我们再来谈尼采。’但这正是我喜欢安妮的原因!看着她的眼睛,你总觉得轻松自在,这很少见”。

苏芩说:宁可孤独,也不违心,宁可抱憾,也不将就。

了一个人而不揭穿,你就懂得了原谅的意义。讨厌一个人而不翻脸,你就懂得了至极的尊重。活着,总有你看不惯的人,也有看不惯你的人。你的成熟不是因为你活了多少年,走了多少路,经历过多少失败,而是因为你懂得了放弃,学会了宽容,知道了不争。每人中所承受过来的那些苦与痛,不是因为时间就没有了感觉,而是懂得了说与不说都一样。有些暗伤,不是不在乎,而是懂得了冷静面对和自我修复。

赢得美国大众的喜爱后,海瑟薇开始接演各类角色,这些角色证明她有能力演绎很多其他的情感。在2005年的电影《断背山》中,海瑟薇出演了卢琳·纽瑟姆一角,这位女骑手“公主”最终发现她永远不可能完全得到自己“王子”的心。这个角色虽然颠覆了海瑟薇惯常的公主形象,但却开阔了她的眼界。在2006年的影片《穿普拉达的恶魔》(编注:又译《时尚女魔头》)中,海瑟薇扮演了一位前途渺茫的助理。从某种程度上讲,在拍摄该片的过程中,现实生活和电影如出一辙,因为海瑟薇甘愿接受巨星搭档梅丽尔·斯特里普的指导。“跟她合作就像跟李安合作一样,”海瑟薇解释说,“我意识到,要想与巨星同台演出,我就必须放下我的所有不安以及所有关于我能演些什么的自我意识,设想自己是在全新的未知领域。我过去的那些规则统统失效,因为我的搭档是我合作过的所有演员中最棒的一位——我并没轻视其他人的意思,但我觉得李安和梅丽尔都很特别。”

轻的奥斯汀那样的浪漫艺术家,到《糊涂侦探》里风雅有趣的99号特工那样胡闹的间谍,她的戏路不断拓宽。虽然很多人依旧视海瑟薇为迪士尼影片中的公主,但她拒绝顺从人们的各种期望,并利用人们的这些臆想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后来,海瑟薇获得了三项大奖的提名:金球奖、独立精神奖和奥斯卡奖。

安妮·海瑟薇是隆娜·谢尔菲执导的浪漫爱情片《一天》中的主演,对她来说,她对这部电影可谓一“读”钟情。海瑟薇向《卫报》讲述了自己初读剧本的情形:“这算得上是我那些神奇的经历之一。当时我坐在餐桌旁读剧本,几小时后抬眼一看,才发现大家早已吃完了。我读得太入神了。剧本里的艾玛·莫利是位可爱的英国人,我一想到要让一个美国人来演这个角色就觉得有些荒唐,但我对我的经纪人说,这个角色我非演不可。”海瑟薇演绎的艾玛也让导演隆娜·谢尔菲异常兴奋:“安妮是一个很有热情的演员,她有伊丽莎白·泰勒或朱迪·加兰那样的热情……我当然喜欢小说里的艾玛,但我也喜欢安妮·海瑟薇演的艾玛。”影片《一天》中,年轻敏感的艾玛·莫利与花花公子德克斯特在他俩大学毕业那天邂逅。此后,小说和电影都以时间为线索,通过他们每年某天的一次约会讲述了二人复杂的交往经历。岁月流转,艾玛慢慢出落成一个聪明、美丽而又睿智的女人,而这种蜕变也正是海瑟薇扮演的众多角色经常会经历的。

近年来,从剧情片《爱情与灵药》中的一个情人,到奇幻片《爱丽丝梦游仙境》里的白皇后,再到动画片《里约大冒过,她也已全力展现了自己作为海瑟薇的一面——一位正直、幽默和博爱的年轻女星。她参与主持了第83届奥斯卡颁奖典礼,荣获2010年“速食布丁年度女性奖”,与丹泽尔·华盛顿共同主持了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音乐会,用这些活动给自己做着注解。海瑟薇的演艺事业确实非常繁忙,但她仍旧抽出时间投身公益宣传和慈善事业。

安妮·海瑟薇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虽然伴随着谩骂与批评,虽然她也承认自己内心像挨了一记拳头,但慢慢地,安妮·海瑟薇已经能平静地接受一切。因为她知道只有努力演绎出优秀的作品,她才能更好地征服自己的观众。

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痛,虽痛彻心扉,但心甘情愿。就像片片花瓣被硬生生地折下,咬牙忍着,换来的会是硕果累累;就像纷飞的蒲公英承受了骨肉分离的苦难,坚持飞上蓝天,才有了落地生根后的重生;就像受尽嘲笑的毛毛虫忍受着身体撕裂般的痛苦,才有了最后的破茧成蝶。努力后不一定成功,所以我们要更加努力,因为领先也可能被反超,所以我们要更加奋力奔跑。跑累了,流泪了,咬咬牙,磨破了,流血了,再坚持一下。勇气已经在手,缺的只是一次一次跌落回深谷后的坚持。山峰越高越惊险,但同时也越精彩,越光芒四射!

成长是一种痛,或轻或重。我们只需带着以勇气和坚持化作的利刃,斩断苦难的荆棘。窗外雨停了,天晴了,我们明白了生命就是在磨难和困苦中得到成长,就是在无情和残酷中走要获得所有人的认同,也不需要一味迎合别人的目光,保持自我的尊严就好。

向前一步,才能看到精彩的世界

现代女性对生活和家庭更加热爱,兴趣爱好更加广泛。随着女性职业化的进程和大批女性走进高级管理阶层,现代女性的心理需求更加多元化。现代女性不仅要求得到男性向往的几乎每一样东西——成功、权力、地位、金钱、爱情、婚姻、子女、幸福、满足,同时,她们的心理需求又有许多有别于男士的特性。现代女性最大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她们有自己稳定的事业,有坚强的内心,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她们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她们与时俱进,既可以和自己的孩子玩积木游戏,也可以和自己的丈夫讨论股市动态,她们充分感受到了女性的尊严。

她们掀起了一场革命,让女性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谢丽尔·桑德伯格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谢丽尔·桑德伯格1969年8月26日出生于华盛顿,曾任克林顿政府财政部长办公厅主任、谷歌全球在线销售和运营部门副总裁,现任Facebook首席运营官,被媒体称为“Facebook的第谷最有影响力的女人”。2011年成为福布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女性排行榜”第5名时,谢丽尔·桑德伯格不相信自己排在米歇尔·奥巴马和索尼娅·甘地之前,她对前来恭贺她的同事说这个排行榜是“可笑的”。当朋友们在Facebook上转发这条新闻,她请他们删掉链接。总之,她反应过激,好像你再夸她一句,她就会流下眼泪。

一天,扎克伯格前往硅谷高管丹·罗森斯韦格家参加圣诞派对,在门口遇见谢丽尔·桑德伯格。他上前介绍自己,与谢丽尔·桑德伯格相谈甚欢。“我们在门边交谈了可能有一个小时。”他回忆说。

交谈中,扎克伯格得知谢丽尔·桑德伯格有意跳槽,便在圣诞假期过后约她面谈。接下来的6个星期里,扎克伯格每周拜访谢丽尔·桑德伯格家一两次,两人常常聊到深夜。按照谢丽尔·桑德伯格丈夫戴夫·戈德伯格的说法,两人的接触“好像约会”,聊的都是些“非常哲学”的话题。

如此接触使扎克伯格确定,擅长管理的谢丽尔·桑德伯格正是他寻找的绝佳合作伙伴。“有人是出色的管理者,能够管理庞大组织;有人精于分析或注重发展策略。”扎克伯格说,“这两种特质通常不会存在于同一个人身上。我自己更多属于后者。”

2008年3月,谢丽尔·桑德伯格应邀出任Facebook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刚上任时发现,Facebook员工对她“心怀畏惧”。这“畏惧”或许缘于她曾供职谷歌等大公司,更因的硅谷企业“二把手”。

谢丽尔·桑德伯格以坦诚沟通打消员工疑虑。“她走到数以百计员工的办公桌前,打断他们说,‘嗨,我是谢里尔·桑德伯格’。”Facebook产品副总裁克里斯·考克斯回忆说,“这样坦诚的姿态,好像在说‘好了,放下你的戒备。我不会与马克·扎克伯格粘在一块儿。我将试图与你们建立良好关系’。”

谢丽尔·桑德伯格每周定期与扎克伯格举行两次会议,同时加强与考克斯、主管工程师迈克·斯科洛普夫和首席技术官布莱特·泰勒等Facebook高管的沟通。“她因真诚而建立信任,”考克斯说,“人们可能对扎克伯格生畏,谢丽尔·桑德伯格克服了这一点。”

扎克伯格感激谢丽尔·桑德伯格代他处理宣传策略、人事任免、经营管理和政治公关等他本人“不愿处理的事务”。

他说:“她处理所有我原本可能不得不做的事,而且她擅长得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