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点上,赵高确实掐准了扶苏的死穴。
扶苏具备这世间一切优秀的品质,更有着卓越的政治眼光。
可有时候,一个人的优点往往会是别人加以利用的缺点。
扶苏太过完美,他的善良,仁孝在这一刻,反而成为致命的缺点。
面对父亲冰冷的旨意,扶苏几乎是心若死灰。
他不敢想象,自已在父亲眼里,竟然是一个不孝之人。
‘不孝’,在秦可是大罪。
秦简《封诊式》里记载的真实案例,一个士伍控告自已的儿子不孝,请求县丞将其处以死刑,于是县丞立即命人前去抓捕。
除了谒杀,还有谒迁之刑,也就是流放。
同样是《封诊式》中记载,一士伍向县丞请求将自已的儿子处以断足之刑并流放至蜀地,令其终生不得返还。
由此可以看出,在秦朝如果父母告子不孝,不需要任何理由,管理一方的秦吏就会对被告立即判刑并执行。
在秦国,不孝不只是道德问题,更是法律问题。
赵高正是抓住了扶苏仁孝的这一点,以扶苏不孝之名,赐死扶苏。
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
沙丘之变中,最关键的点在于政哥驾崩的事情,只有赵高、胡亥、李斯三人知道。
就这一点,此局无解。
赵高、李斯将政哥驾崩的的消息封锁之后,随行的郎卫,寺人无一人发现,蒙毅也不知道,更别说远在上郡的扶苏和蒙恬。
当侍者拿着印着玉玺大印的诏书来到扶苏面前的时候,已经判定了扶苏的结局。
别扯什么抗旨不遵,直接让蒙恬带着三十万大军打回咸阳的胡话。
长城军团的三十万大秦将士,是大秦的将士,是政哥的将士,不是扶苏和蒙恬的私军。
他们的职责是驻守长城,抵御匈奴,没有政哥的诏书,蒙恬也不得离开。
在古代,将领若擅自脱离军中大营,是重罪,若是带兵离开大营,几乎等同于谋反。
面对诏书的内容,蒙恬虽有疑惑,可也只敢让扶苏上书请示一下,而不是横加阻拦,来一句。
“去他奶奶的诏书,公子,今日我老蒙就拥立您为皇帝,反了这昏庸无道的朝廷……。”
蒙恬敢吗?
他不敢。
于这个世间而言,政哥就是天。
祖龙不死,天下无人敢反,这句话不只是对六国余孽有效,对大秦的文武百官也同样有效。
赵高和李斯也是在政哥死后才生出的异心。
扶苏若真的抗旨不遵,侍者带来的郎卫就可以当场击杀扶苏,三十万大军也不会有一人敢动。
动就是造反,夷三族。
这种情况,你就是把二凤带入到扶苏身上也不行。
扶苏是二凤又如何,政哥可不是李渊。